谈述《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及教学设计论文

谈述《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及教学设计论文

ID:22947306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02

谈述《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及教学设计论文_第1页
谈述《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及教学设计论文_第2页
谈述《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及教学设计论文_第3页
谈述《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及教学设计论文_第4页
谈述《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及教学设计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述《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及教学设计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述《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及教学设计论文《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及教学设计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咬文嚼字》课文导读及教学设计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理由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理解、品味某些重要语句,体会的观点。  能力目标:  提炼并理解朱光潜先生的观点,用之于实际的文学欣赏与写作。借鉴本文的分析策略,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养成严谨治学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对汉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教师导入,设置理由,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将理由设计放在前头,

2、并创设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深思与归纳。  教师导入:  唐朝诗人郑谷住在袁州,和尚齐己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其中有一首《早梅诗》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们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设置理由:  修改前: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修改后: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上面的诗句修改之后好在哪里?  明确:用‘一枝’能表现出“早”。  引入新课:  改动一个文字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那么如果变换句式、语气

3、或者增删句子内容,作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将给予我们一个全面、系统的指导。  (二)研读课文,获得新知,提升能力。  1.筛选信息  教师导入:  朱光潜先生的这篇文艺美学随笔有事例,有观点。让我们从事例入手来研读课文吧。  设置理由:请找出课文中关于“咬文嚼字”的具体例子。  学习方式:学生独立深思。  明确:  事例①:演员倡议郭沫若对“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及相关例子;  事例②:王若虚对《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事例③:对“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事例④:“烟”的例子及对《惠山烹小龙团》第三

4、、四两句的分析;  事例⑤:对“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2.探究剖析  教师导入:  那么,这些事例背后朱光潜先生到底要表达哪些观点呢?请仔细阅读课文,圈出重要的语句。  学习方式与过程:  先独立深思3分钟;  然后分组探究、讨论;  再由各学习小组选代表说说对其中一个事例的见解,其他学习小组评价。  设置理由:(1)以下句子有哪方面的不同?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相关探究:  你这奴才!  你这!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  明确: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是不带强烈感情的判断;“你

5、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感情强烈,“你这”表现出极大的愤怒和蔑视。  可以从语气、语意、句式、情感特点等方面咀嚼加以补充。  设置理由:(2)王若虚改写《史记》中李广射虎。删改后认为有何不妥?  明确:  这是简洁与详细的区别,导致内容强调点不同,意味不同。(品味意味)  设置理由:(3)在贾岛请教下,韩愈的“敲”是否就完全合理呢?  明确:  在不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品味情境)  设置理由:(4)①“烟”字让人产生联想,说明什么?  明确:  字有不确定作用,有直指义与联想义;  设置理由:(4)②苏轼《惠山烹小龙团》中第三

6、、四句为何很有蕴藉?  明确:  善于运用联想作用,因而很有诗味,很有情趣。  设置理由:(5)①联想如果习惯走老路会如何呢?  设置理由:(5)②请解释“套板反应”。  明确:  易误用而生流弊,太俗,太滥而生套语。  3、领悟归纳  设置理由:(1)本文前三个事例综合说明在写作与文学欣赏中要注意哪些理由呢?  明确:  在文字上的推敲,其实是对思想情感上的“推敲”。(或:文字与思想情感、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改动文字,即改动了思想与作用。)  设置理由:(2)课文倒数第二段说“联想作用让人易走老路而生俗、滥的流弊”,那么我们在平时学习与训练

7、时应注意什么?  明确:  克服“套板反应”,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3.迁移运用  设置理由:“在文字上的推敲,骨子里实在是思想情感上的推敲。”请同学们尝试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将下面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来推敲一番。  ①2010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模拟卷  《沁园春·长沙》末句早期写为“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后改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由“向”变为“到”有何区别?  明确:  到中流才能击浪阻船。(或:更显青年时一往无前的豪迈。)  ②2009年高考四川语文卷 

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请谈谈这首诗一、四句中“入”字和“又”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