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学谈

“咬文嚼字”教学谈

ID:31304948

大小:10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咬文嚼字”教学谈_第1页
“咬文嚼字”教学谈_第2页
“咬文嚼字”教学谈_第3页
“咬文嚼字”教学谈_第4页
“咬文嚼字”教学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教学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教学谈  ●周英王亚  “咬文嚼字”教学谈  一、寻根问底:为何“咬文嚼字”?  1.从语文课程的性质来说,决定了语文学习不能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品析之外。在理性的探究过程中,我们要扣住文中的重点字词、关键词句,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让理性的语言伴随感性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到学生的精神世界。  2.从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来说,可立足语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比较、品味,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书、积累、感悟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培育学生学习汉语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以及

2、将来运用汉语字斟句酌的良好习惯影响很大。  3.从教学实践层面看,现在小语课堂,普遍存在着“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不到位的现象,有些教师不知道咬嚼什么,品析哪里;有些呢,抓住了却不会品嚼、赏析;还有些品析偏离或背弃了文本价值。所以,我们有必要锁定“咬文嚼字”,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策略求索:如何“咬文嚼字”?  1.解读“双本”:何当咬嚼子自知。“咬文嚼字”,必须要抓准咬嚼的点,潜心会文,还要用心读学生。只有把握好了“文本”与“生本”7,才能因文制宜,因人而异,抓好咬嚼的点。  (1)解读教材,独采文本信息。教师钻研文章,首先要深入文本。用什么办法走进作者

3、的内心,触摸文本的内核呢?一个字“读”!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感悟,读出遣词、造句、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我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潜心会文,独采信息,是把握教材、整体设计的前提,也是找准咬嚼点的前提。  (2)搜集优秀课例,博采相关信息。广泛采撷他山之石,优势互补,相互启迪,教学相长。因此,在强调独文钻研,开创个性鲜明的设计思路外,还要强调一个“博”字,团队作战,集体研课,分工合作,学习借鉴,这对于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相当重要。  (3)了解学生,纳采生本信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研读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点、思维特色、生活环境等条件

4、,教师只有设计出符合学生口味、促进学生成长的教学预案,才能激发课堂的生命。  2.设计流程:提领而顿成体系。通过深入解读文本与生本,确定了咬嚼的点,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提领而顿”,将需要咬嚼的内容,整合至教学流程之中,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特点,合理选择、组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学流程的设计,应该是带着理念组织教与学,是为学生“触摸文本――学习语言――敞亮心扉――对话文本――理解感悟――习得言语”构建的教学程序,它或许是线型的,或许是

5、网状的,或许是辐射状的。有了它,“咬文嚼字”有了落脚,有了空间,有了梯度,有了生机。7  3.选择策略:微观探究而得渔。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享受咬嚼文字的乐趣,提高阅读的品质呢?教师需匠心独运,选择与设计好咬嚼文字的策略,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品味赏读,微观探究。  (1)策略一:“一线串珠”。“线”,即线索。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贯穿文本的写作线索,或情感线,或心理线,或时间线,或方位线等;二是指贯通于文本或某一语段的主旨,它们通常以主问题的形式呈现于课堂。“珠”,即文本中精彩的字词句段,是多个值得咬嚼的点。  [案例]苏教版五上《诺贝尔》 

6、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研读整个文本,不难发现,全文就是紧扣这一句来写的,这是文本的主旨所在。紧扣这一主旨,设计课堂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诺贝尔为了科学研究,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这一主问题设计,在横向,覆盖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整个过程;在纵向,又引领学生把中心词“整个生命”越读越深,越读越透。在主问题的引领下,课堂上学生思绪喷涌,紧扣文本,抓住“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但诺贝尔毫不气馁。”“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突

7、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等句子,咬文嚼字,品词析句,高潮迭起。而课末的追问:诺贝尔的得失对等吗?更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们说得头头是道。最后,结合诺贝尔的名言来倾听他的选择、他的心声,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伟大形象便巍然屹立于学生心中。7  “一线串珠”,是教者与作者真诚对话后,教路与文路的合一。教学时可删繁就简,使得教学视点明快,线索单纯,内容丰富,收放自如。  咬文嚼字  (2)策略二:“板块碰撞”。提取文本中形成对比的两部分内容,形成两大板块,先品读一个板块,再品读另

8、一个板块,对比施教,形成碰撞,使学生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