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教案

《春夜喜雨》教案

ID:23017095

大小:5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02

《春夜喜雨》教案 _第1页
《春夜喜雨》教案 _第2页
《春夜喜雨》教案 _第3页
《春夜喜雨》教案 _第4页
《春夜喜雨》教案 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夜喜雨》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春夜喜雨》教案[《春夜喜雨》教案]春夜喜雨杜甫教学目标:1.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春夜喜雨》教案。2.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领悟、形象探究、形式甄别、语言赏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分析诗意体会诗歌情感2、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

2、大的影响。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夜喜雨》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它抒写了一场春雨激发出来的喜悦,寄托着杜甫希望普济天下的博大胸怀。二.朗读: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掌握节奏。节奏划分参考: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三、诗句分析1.《春夜喜雨》“喜”在哪里?《春夜喜雨》这一诗题,感情色彩很浓,其中三个字表景物,一个字表感情。其中“喜”字是关键,直接表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教案《《春夜喜雨》教案》(..)。这一联直接写了“春”、“雨”两个字。春雨好,好在下得及时。春天,是万物萌

3、发生机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滋润。正当这个时候,雨就来了,这不是“知时节”吗?面对着这场及时雨,诗人的心里欣喜极了。其中“好”、“乃”最能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联直接写听觉。这场夜雨是随着风悄悄地来到人间的,它轻轻地不声不响地滋润着万物,“夜”、“润”最能体现诗人的心里对它充满欣喜与敬佩的心情。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这一联写的是雨夜的环境。这时原野、路径、云块虽然是一片漆黑,惟有江上的船只却仍然灯火通明。它象征诗人心头升起的希望,相信春雨会绵绵不断,下很久、下很长时间,定然会彻底地滋润着干涸的大地。这里从诗人的视觉角度反映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尾

4、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一联写第二天早上诗人看到仍在带雨的花朵,想到万紫千红的鲜花开遍锦宫城,诗人的心花随同春花一起开放了。《春夜喜雨》,除诗题外,全诗不着一“喜”字,而“喜”自见,处处流露出诗人对春雨产生的喜悦情怀。这首诗主题深刻,语言优美,借景抒情,诗意浓郁,故千百年来为人们赞誉,传诵不已。2、《春夜喜雨》是怎样运用拟人的手法的?作者赞美春雨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春雨这个本来没有知觉的事物,写得它好像也深通人性,知道人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就来了。它夜间悄悄地来到,哺育着禾苗,不愿让人们知道。做了好事,并不居功。这样,不仅写出了春雨的美好特征,也写出了它的美好品格。“随风潜入夜,润物

5、细无声。”“潜”这里是悄悄的意思。一个“潜”字,一个“细”字,把春雨的特点形容得惟妙惟肖。它和夏天的大雷暴雨不同,雷暴雨来时,雷鸣电闪,哗哗一阵,有时甚至雷声大,雨点小,大呼隆一阵。这里写的是春天的牛毛细雨,夜间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随风飘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很准确,也很形象。)4.分析炼字用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联中的“潜”“润”能不能换成“飘、”“淋、浇”好不好?不好。“潜”这里是悄悄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密无声的特点。“飘”不好,“飘”是随风飞动的意思,不能写出春雨绵绵的特点,也无法突出春雨不为人知的特点。“润”是慢慢地无声无息地使物体不干枯,它和夏天的

6、大雷暴雨不同,雷暴雨来时,雷鸣电闪,哗哗一阵,有时甚至雷声大,雨点小,大呼隆一阵,“淋、浇”体现出的正是暴雨的情况。※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俱”是都的意思,但“都”没有“俱”和谐。5、分析韵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可分为四联,每两句为一联。押韵的字是“生”“声”“明”“城”。古代韵母ing和eng相通,现代各地方言还保留着这种读法。四、齐读——自背——齐背。五、作业《春夜喜雨》教案2  第2篇2.古诗两首《春日》教学反思  〖预览〗春日教学反思分析: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教学这首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考虑到诗人踏春

7、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反复品尝,我就想:何不在学生已能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先对诗人写诗时的心情作一番大胆的猜测,然后再细读推敲古诗中的每一个字词,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证据,小组交流后,再全班反馈,并在反馈的过程中,结合感情朗读。成功之处:我还从有关资料中发现《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