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ID:23082949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浅谈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面临科学技术急剧发展的挑战,我们应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语文价值的体现。一、什么是语文自学能力?语文自学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2、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3、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4、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养。二、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对策。1、激发兴趣,刺激求知欲。2、培养明确的自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4、启发思维。5、掌握

2、方法。6、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挑战语文自学能力对策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但同学们目前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大多是相对稳定的基础知识,这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迫切需要差距越来越大。面临科学技术急剧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加速获取知识,这就需要努力培养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若把知识和技术比作黄金,则良好的自学能力有如“点金术”。黄金诚可贵,它又怎能比得上点石成金的本领呢?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育十字决》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与其把学生当作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

3、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宝藏。”这里的“几把钥匙”和“自动的开发”5说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问题。  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是学生一生受益的内在素养,是真正的“学会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初中语文价值的体现。  指导初中生掌握语文自学的方法,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以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指导中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一、什么是语文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自己主动独立进行学习的能力。它是一

4、种综合性的能力,包括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概括等多种能力。就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具有自学能力,就会“展卷而能自通,执笔而能自度”了。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对策  1、激发兴趣,刺激求知欲  培养自学能力固然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但仅有科学的方法而无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是不够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学习看成一件快乐的事。  2、培养明确的自学动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5  没有好的动机和习惯就谈不上自学能力的培养。动机是人们需要的表现,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力量。自学动机

5、是人们强烈的自学需要的动态表现,它决定着自学活动的三个方面,即引发自学活动、决定自学方向和调节自学的范围与广度,自学动机对人的自学活动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培养自学能力,首先必须培养明确的自学动机,做到积极、自觉、明确地进行自学活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专不要散;要深不要浮;要恒不要懈。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做好笔记,可以增强记忆,积累资料,选择重点。所做笔记要做到经常翻阅,对上面所记的东西要勤思、勤用,不懂的地方要勤问,促进思考,使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6、。  3、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将师生关系由上下级转变为平等、合作关系。“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鼓励学生上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和知识交流。彻底改变课堂上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有听从的现象。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合作,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看法,补充自己的意思,询问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

7、既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4、启发思维  兴趣要激发,思维更少不了启发。要启发学生思维,教师就必须善于“质疑”5,激起学生心中探索问题的波澜。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致力于问的艺术,必须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矛盾,因为思维是从矛盾开始的,没有矛盾就没有思考。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不假思索就能随口答出,就难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浪,所提问题也就失去了价值。倘若提出的问题超脱学生的实际,学生就会茫无头绪,起不到引起积极思维的作用。因此,提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把“果

8、子”挂在适中的地方,既不举手可摘,也不高不可攀。这样,学生才会跃跃欲试,越跳越高,摘取挂在更高处的“果子”。  5、掌握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