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ID:23417039

大小:7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7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二年级历史导学案(必修三)编写:高二年级历史组理科用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测考点梳理】测试内容测试要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汉代儒学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宋明理学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梳理: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含义:“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难。2.原因:⑴经济:井田制瓦解崩溃,封建经济迅速

2、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⑵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阶层崛起,⑶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⑷思想文化: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3.意义:,。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⑴地位:春秋晚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整理“六经”,言行载于《论语》,后世尊之为“”和“”⑵主张: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⑵政治上,主张,反对(包含了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这是进步的。)⑶希望恢复,主张“”⑷教育上,主张“”,打破了2.战国儒家学派代表人物⑴孟子:、、(用

3、仁政来扩充人的善性)⑵荀子:、、(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三.道家1.老子⑴地位:生活在春秋晚期,道家学派创始人⑵主张: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②强调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③政治上,提出“”的主张,希望回到的理想社会。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都是运动的;事物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四.法家: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主张①以法治国②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③改革变法五.墨家:创始人是战国的,主张、、、,代表的利益。8高二年级历史导学案(必修三)编写:高二年级历史组理科用随堂检测:1.下列对“百家争鸣”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有()①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

4、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②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③所谓“争鸣”,指各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④这些思想家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A.①②③④C.②③④B.①③④D.①②③2.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是()A.道家学派——老子、庄子B.墨家学派——墨子、荀子C.法家学派——韩非子D.儒家学派——孔子、孟子3.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

5、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4.在关于“人性”的看法上,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孔子:“性相近”B.孟子:“性善论”C.荀子:“性恶论”D.“性恶论”真正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和内涵5.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  )①以德治国  ②依法治国  ③轻徭薄赋  ④“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6.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

6、人才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7.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A.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B.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D.主张实行法治,要求建立理性社会8.战国时期的有一学派提出“以法为本”和“法不阿贵”,这一派别的代表人物是()A.孔子B.韩非子C.庄子D.墨子9.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A.启发诱导

7、,反对注入式的教育方式  B.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C.因材施教,主张依对象而进行教学  D.为国举贤,宣传“仁”为核心的思想知识巩固:1.荀子在《天论》中说:“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规律)。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又说:“始则终,终则始,若环(循环)之无端也……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始则终,终则始,与天地同理,与万世同久,夫之谓本。”对此,郭沫若指出:“(荀子)只承认变化而看不出进化,只承认循环而看不出发展。”请回答:(1)荀子有哪些重要主张?8高二年级历史导学案(必修三)编写:高二年级历史组理科用(2)根据上引言论结合所学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