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2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1章2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ID:23637902

大小:7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1章2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_第1页
1章2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_第2页
1章2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_第3页
1章2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_第4页
1章2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1章2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二节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学习目标】1.说明学习生物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2.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实验3.了解科学家对于“自然发生说挑战”的主要过程4.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重点难点】1.重点:(1)了解科学家挑战“自然发生说”的主要过程(2)理解研究生命科学需要正确的方法2.难点: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学生不仅需要知道学习生物科学的正确方法,同时还要会用这些方法来思考生物学问题。【学法指导】让学生通过体验科学家研究的过程,领悟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知道学习生物科学的正确

2、方法,同时还要会用这些方法来思考生物学问题。【知识链接】教材主要描述了科学发展史上“自然发生说”被否定的一些重要历史片段,强调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了探究是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探究的方法就是作对照试验,这也是初中所学过的重点内容,再次巩固学习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问题探究】一、科学家不断实验:挑战“自然发生说”1.雷迪的实验1)提出问题:?2)设计思想:,单一变量:。3)实验结论:。思考1:雷迪的实验能否证实生物自然发生,分析说明他的探索过程是从哪儿开始的?5

3、2.尼达姆的实验:(1)荷兰的科学家发明了从而发现了微生物。(2)实验过程:煮沸的羊肉汤、植物种子汤、杏仁汤的作用:瓶装消毒的目的:软木塞塞紧瓶口的作用:结果:瓶中滋生大量微生物(3)结论:思考2:尼达姆通过实验得出微生物能自然发生的结论,你认为他的实验中有哪些不严密的地方?3.斯巴兰扎尼的实验(1)实验过程:一组;另一组。(2)实验结论:思考3:有人认为,斯巴兰扎尼的烧瓶中缺乏足够的空气,因而不能否定“自然发生说”。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若赞同,你认为应如何改进?4.巴斯德的实验:(1)实验设计:(2)巧妙之处:(3

4、)实验结论:思考4:巴斯德的实验运用了对照实验的思想,如何设计对照实验?5二、像科学家一样实验:科学实验1.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2.当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时,就是在,科学家为了提高感官的灵敏度,有时还要借助一些辅助工具,比如、和等,使观察更为深入的微观世界。3.预测技能实际上是根据现有证据和既往实验对将来的事件做出。巧妙地是生物科学研究中检验预测是否正确的最佳途径。4.通过测量科学家能把观察的结果表达得更加,从而在交流时能给出更多的。5.把分类、观察或测量得到的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的

5、过程,叫做;再运用数学知识整理、分析、归纳各种数据,可能会发现事物的。思考5:你学到的科学家实验中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是什么?【目标检测】1、巴斯德在斯巴兰扎尼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鹅颈瓶试验”,其目的是()A.这种弯曲的“鹅颈”可以使肉汤与空气完全隔绝B.这种带有弯曲细管的瓶是敞口的,空气也可以进入,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阻,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C.证明污染物来自营养液D.验证斯巴兰扎尼的实验结论,即只有在密闭情况下才能保持无菌2、雷迪设计的实验主要应用了下列那些原则()①科学性原则②可行性原则③单一变量④对照A

6、.①②B.①C.②D.③④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观察必须如实反映所感知事物,只有通过仪器观察,才可以得到精确的结果B.科学的测量应力求精确,因而要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5C.预测也可能出错,所以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预测的对错D.运用数学的知识整理、归纳、分析数据,便于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4、尼达姆的实验中,煮沸过的肉汤里的微生物不可能来自()A.软木塞B.空气C.外界环境D.肉汤5、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试管口必须朝向自己不能朝向他人B.实验中试管口切勿朝向自己或他人C.化学药品不要随意倒进水

7、槽中D.只有完全理解并能自觉遵守实验安全守则,才能确保实验安全6、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一种或多种感官去收集信息的过程就是观察B.预测是根据现有证据和既往实验对将来的事件做出推论C.预测必须是正确无误的D.通过测量科学家能把观察的结果表达得更加精确7、在下列斯巴兰扎尼所做的四组实验中,哪一组不会被微生物污染()A.煮沸2min,塞上软木塞B.煮沸60min,塞上软木塞C.煮沸2min,熔玻璃封口D.煮沸60min,熔玻璃封口8、雷迪通过实验回答了“蛆是从哪而来的”问题。实验中,他考察的单一变量是(

8、)A.腐肉上是否有苍蝇B.腐肉上是否有蛆C.苍蝇是否与肉接触D.蛆是否与肉接触9、为使观察结果表达得更加准确,可使用()A.测量B.继续观察C.设计实验D.分析数据10下列不属于雷迪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A.苍蝇是由亲代苍蝇在腐肉上产的卵发育而来B.无论是苍蝇还是蛆都是不会从腐肉中自然发生的C.地球上自从有原始生命,所有生命都来自生殖D.自然发生是不可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