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

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

ID:23668104

大小:7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09

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_第1页
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_第2页
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_第3页
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_第4页
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后交叉韧带与相关结构的生物力学【关键词】生物  人们对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的基本解剖和功能已有了一定的认识。PCL有一个相对密集的胫骨附着部,位于内、外侧半月板后角之间,关节线下方的胫骨后窝,纤维向上前方走行,呈扇形,在股骨有相对更广泛区域的附着部,位于股骨内侧髁的髁间窝面,自临近髁软骨面的前上部向后下延伸。许多研究己表明PCL是跨越膝关节最强大的韧带,主要限制胫骨后移。尽管有了这些基本知识,但PCL仍是未解之谜,一部分PCL断裂的病人膝关节功能并无明显障碍,许多医生对单纯PCL损伤不主张手术

2、治疗[1,2]。按生物力学—组织形态适应的法则,强大的韧带应承受大的应力。很明显,如此强大的PCL断裂后并不引起明显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确令人费解。自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的后果和轴移不稳定现象被描述以来,30多年前人们先是尝试关节外重建手术,以减少胫骨平台外侧面的过度前移。后来关节内髌腱移植重建术兴起,关节外重建的方法渐渐被放弃,医生们更注重如何关节内解剖重建交叉韧带,而忽略了关节外韧带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除交叉韧带损伤外,如果存在关节外韧带损伤也需修复重建。本文的目的在于揭示相对不被重视的关

3、节外韧带结构与PCL的协同作用,并解答为什么单纯PCL断裂后膝关节仍能保持较好功能。  1PCL生物力学  1.1强度许多研究者报道了PCL的整体张应力强度。Kennedy报道为1051N,Marinozzi报道为855N,Prietto报道为1627N,Trent报道为739N[3]。这些数据可能低估了PCL的强度,因为PCL纤维走行方向不同,单向牵拉整个韧带时,韧带纤维被拉紧时发生相继的断裂。Butler等[4]发现分束对PCL进行测试,其总强度高于整个PCL的测试强度。一般认为PCL由两个功能纤维束构成,按它们在股骨附着的相对位置被称为前外侧束

4、和后内侧束。Race和Amis[5]分束测试PCL强度,发现前外侧束强度为1620N,后内侧束为258N,这种差别与两束的截面积(分别为43mm2,10mm2)和组织承受最大应力(分别为35.9MPa,24.4MPa)的不同有关,这一研究表明前外侧束是PCL最强的部分。以上测试标本均取自平均75岁的老年人,青年人ACL强度是老年人的2.5倍,若在PCL也是如此,估计在青年人PCL强度为4.5kN,为体重的5~6倍。  1.2胫骨后移单纯切断PCL,在伸膝位很少发生胫骨后移,而在屈膝位则胫骨后移增大。故此,临床检查PCL应采用屈膝90°位的后抽屉试验。

5、多数研究认为PCL的两束在伸屈膝关节不同位置的松紧度是明显不同的,前外侧束在伸膝位松弛,MRI表现为PCL信号呈弧线状,而中度屈膝位拉紧;后内侧束则在完全伸膝位拉紧,中度屈膝位松弛。Race和Amis[6]在选择性切断试验中发现,前外侧束在屈膝30°~120°,是限制胫骨后移的主要结构,在此屈伸活动弧内,后内侧束分担前外侧束的部分负荷;而在深度屈膝时后内侧束成为限制胫骨后移的主要结构。虽然后内侧束在完全伸膝位时拉紧,但它对限制胫骨后移的作用并不大,因为它的纤维主要是上下排列,此种排列走向不利于限制胫骨后移。以上研究表明,PCL的两束在不同屈膝角度时限

6、制胫骨后移的作用交互变化,但是Papannagari等[7]和Jordan[8]的人体MRI研究发现:PCL前外侧束与后内侧束在膝关节0°~120°伸屈范围,其长度均在增加,超过120°后其长度均减少,提示两束间并不存在交互功能变化。两束的行走方向提示在深度屈膝位前外侧束主要限制内外移位,而后内侧束主要限制前后移位。值得注意的是在完全伸膝位至屈膝20°位,主要限制胫骨后移的是其它结构,而不是PCL。这就是说若近伸膝位后侧不稳定很可能是其它结构而并非PCL损伤。此种情况下,单纯重建PCL不能恢复正常稳定性。  1.3胫骨内、外旋和内、外翻许多研究表明P

7、CL对于完整膝关节的旋转与内外翻仅是次要稳定结构,这是因为PCL接近膝关节中心,仅有相对小的力矩,对于旋转与内外翻稳定的作用处于力学上不利的位置。  2后外侧结构  2.1功能解剖膝关节后外侧区又称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corner,PLC),其韧带样结构的解剖既复杂又有变异。其中一些结构,如弓形韧带、小豆腓韧带在许多人并非恒定存在。腘腓韧带是直接连接股骨与腓骨的韧带结构,具有限制胫骨外旋的作用,但多年来对它们解剖及功能一直认识不足[9]。腘腓韧带与腘肌的主动张力作用相复合,而腘肌是具有内旋胫骨的作用。总的来说,外侧副韧带(later

8、alcollateralligament,LCL)和所有附着于股骨外上髁LCL止点后侧的其它结构,如关节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