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拓跋鲜卑及中原文化融合及冲突

浅谈拓跋鲜卑及中原文化融合及冲突

ID:23724099

大小:59.6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浅谈拓跋鲜卑及中原文化融合及冲突_第1页
浅谈拓跋鲜卑及中原文化融合及冲突_第2页
浅谈拓跋鲜卑及中原文化融合及冲突_第3页
浅谈拓跋鲜卑及中原文化融合及冲突_第4页
浅谈拓跋鲜卑及中原文化融合及冲突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拓跋鲜卑及中原文化融合及冲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拓跋鲜卑及中原文化融合及冲突[摘要]鲜卑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走过了大约700年的历程。公元1世纪,鲜卑族的历史活动就载入史料中。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鲜卑族分成了东、西两个大部,东北鲜卑主要有慕容鲜卑、段氏鲜卑、宇文鲜卑。拓跋鲜卑是由北部鲜卑演化而来的。拓跋鲜卑在建立政权之前、定都平城以及迁都洛阳之后,文化形式一直在发生变化。在拓跋氏文化历程的转变过程中,深刻地体现着草原文明和农业文明的融合与冲突。[关键词]拓跋鲜卑;中原文化;草原文明[中图分类号]K2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1

2、2)16—0027—03马长寿曾说过:“从拓跋鲜卑的起源和发展史来看,此族由大兴安岭北段迁到呼伦贝尔大泽之时,我们只能称其为鲜卑,不能称为拓跋,只有从大西泽西迁以后,鲜卑部落和匈奴部落相混合,我们才能称之为拓跋鲜卑。”①拓跋鲜卑在发展初期也和其他的民族一样是从洛邑公社制发展起来的。直到公元338年什翼犍即代王位之前,拓跋鲜卑一直处于部落联盟时期,据记载,鲜卑族此时尚处于邑落公社阶段,以畜牧射猎为业,迁徙无定,生活淳朴,文化简陋,无文字,遇事刻木记契。当时,拓跋鲜卑和其他鲜卑部落一样,处于东胡部落联盟的势力范围之

3、内。“乌桓者,本东胡也”。②“鲜卑亦东胡之馀也”。③乌桓、鲜卑的前身为东胡部落联盟,东胡部落联盟原来居住在今西拉木仑河和老哈河流域,其南疆包括古代的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地方。一、拓跋鲜卑的经济形式拓跋鲜卑在迁到老哈河一带后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是以游牧为主。什翼犍在回答苻坚时说:“漠北人能捕六兽,善驰走,逐水草而已。”燕凤在出使前秦时有这样一段话:“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有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④拓跋鲜卑南迁后占据了上谷、渔阳等地,这些地区在汉代曾是匈奴族的天然畜牧地

4、,汉武帝破匈奴后在此移民实边,虽然当时未能使农业在此大规模发展,但也播下了农业发展的种子。拓跋猗卢曾向刘坤因公索取了陉北五县。刘坤遂把陉北五县的人民迁到了陉南。但是也有像莫含一样,已经归附拓跋氏而未徙的也不在少数。之后,拓跋猗卢徙10万家来填补这一人口空缺,这些人中大多是雁门人(雁门人即农业生产者)。因为原先拓跋氏势力范围的绥远北套及代郡一带地区已有相当的农业基础,所以,这个地区的人民虽然在拓跋氏的势力范围之内却没有改变以前的生产生活方式,仍然从事农业生产,而拓跋氏原有的民族则继续从事游牧生产。后来,什翼犍被苻

5、坚所灭,苻坚分散其部众于“汉鄣故地”。这对拓跋氏农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苻坚在分散其众之后还派官员予以监视。这种行为使以前游牧的拓跋氏部族被迫定居下来,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促使拓跋氏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为其后来经济、文化的转变提供了条件。二、拓跋鲜卑的语言文字鲜卑是否创造过文字还存在疑问,但是使用何种语言已有了确切答案。“鲜卑语言和乌桓语言相同,二族属于同一语族系统,大致相当于后世所谓的蒙古语族,不是通古斯语族。”⑤林干还指出:“鲜卑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中的蒙古语族。”⑥日本学者白鸟库及使用比较语言学的

6、方法证明拓跋鲜卑使用鲜卑语。此外,林干还说:“《经籍志》记载有《国语》十五卷、《国语》十卷、《鲜卑语》五卷、《国语物名》四卷、《国语真歌》十卷、《国语杂物名》三卷、《国语十八传》一卷、《国语御歌》十一卷、《鲜卑语》十卷、《国语号令》四卷、《国语杂文》十五卷、《鲜卑号令》一卷、鲜卑《杂号令》一卷。以上各种‘国语’之书,均为用鲜卑语言文字写成者而言。”⑦“用鲜卑语文书写的书籍既是如此之多,而且侯伏侯可悉陵还能把汉文《孝经》译成鲜卑文《国语孝经》,又能用鲜卑文写成《国语物名》和《国语杂物名》,可见北魏时鲜卑人是有自己

7、本族的文字的。”⑧三、拓跋鲜卑的婚制拓跋鲜卑从部落洛邑制到部落联盟再到建立国家,保持了不同的婚俗习惯。所谓“仲春奔会”,是早期拓跋氏婚姻制度的遗迹,与“季春月大会于饶乐水上”的聚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至于“略将女去”,则是一种掠夺婚,这种婚制在鲜卑早期的社会里存在过,这是一种很原始的婚姻形式,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消失。随着历史的推进,鲜卑族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婚制,称作劳役婚。《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记载,乌桓“嫁娶则先略女通情,或半岁百日,然后送牛马羊畜,以为聘币。婿随妻还家”。⑨《乌桓鲜卑列传》复载乌桓、鲜卑俗:“

8、(掠女成亲后半岁百日),婿随妻还家,妻家无尊卑,旦旦拜之,而不拜其父母。为妻家仆役,一二年。”⑩这里“妻家无尊卑,旦旦拜之,而不拜其父母”,说明当时鲜卑的“家”尚非父母维系的家,而应是酋长维系的无明显阶级、等级之别的氏族部落。所谓“为妻家服役”,实质上即是为妻方部落服役。鲜卑掠其他氏族女子为婚,乃是以众多财物及劳动力的补偿为代价的。劳役婚的从妻居婚是母系社会的特征之一。《隋书》记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