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

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

ID:23738358

大小:5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0

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_第1页
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_第2页
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_第3页
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_第4页
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史学的现代转型摘要:晚清以降,受进化论等西方先进思潮和国内变革要求的双重冲击,不合时宜的传统史学日暮途穷。在梁启超首倡下,新史学逐渐成长并不断完善,到五四时期,基本完成了史学的转型。这种转型表现为观念层面和物化层面的巨大变化,前者的标志是由最初对西方各种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盲目信奉,变为择善而从,再到独立创造;后者的标志是形成规模庞大的新史学家群体并化为多种流派,以及新史学运作机制的逐步完备。论文联盟.L.编辑。关键词:传统史学;新史学;转型历史学在我国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自孔子笔削《春秋》以还,名家辈出,杰作接踵。然因汉武帝独尊儒术,加之

2、学术分类不明,故在汉代,史学只能曲附于六艺之列。魏晋之际,海内鼎沸,经学卤灭诸学并兴,史书数量激增,史学遂由附庸蔚为大国不但摆脱经学获得独立,且由丙部升为乙部,奠定了经史子集顺序,渐成显学。迨至唐代,刘知幾作《史通》,为中国史学发展作一总结。“六家二体”之论不但对此前的史著体裁作了高度概括,也使此后史书基本不出纪传、编年畛域,即有变化,亦甚有限。史学繁华历代不绝,使史家沉醉于已有成就,守成有馀,创造不够,更毋庸说认识其不足了。其实,传统史著存在严重缺陷,最突出的一点为仅注重政治,于民生、文化、风俗、宗教等多所忽略,即使史林双璧——《史记》、《

3、通鉴》也概莫能外。究其原因,除了如吕思勉所说与作者系士大夫有关外,更主要的是符合以“资治”为旨归的封建社会的需求。到了近代,中西思想文化碰撞造成的剧烈动荡和严重的政治社会危机使中国传统史学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难以为继,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或如经学般被抛弃,或脱胎换骨以求新生。冲决传统史学的要求,首先是受外部影响。晚清以降,西方先进思想不断传入,尤其是1898年《天演论》出版后,进化思想风靡一时,对传统学术形成巨大冲击,而史学首当其冲。其次,内部的变革要求。鸦片战争以来不断丧权辱国的现状,要求史学关注现实,关注外部世界

4、,晚清西北史地研究的兴起以及对外国史研究的重视,无不反映这种变化。不合时宜的传统史学在内外夹击下终于走到了尽头。在全面重估传统史学并提出建立新史学的学者中,影响最巨者当推梁启超。早在1902年,他就在长文《新史学》中,从史学目的、功用、研究对象、编纂法等角度对传统史学作了猛烈而系统的批判,指斥传统史家“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所撰史书“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能因袭而不能创作”,遂造成三大恶果:难读,即卷帙浩繁,难以卒读;难别择,即不知其内容何为有用,何为无用;无感触

5、,即不能激励爱国心,不能团结国民。因此,传统史著都是为帝王而作,二十四史实为二十四姓之家谱。为此,他大声疾呼进行史界革命”,甚至认为“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他要求以进化的观点研究历史,寻求历史发展的公理公例,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新史学主张。尽管他的某些论断难免矫枉过正之处,但当传统史学于末路彷徨之际,奋起当头棒喝,不啻醍醐灌顶。梁启超“史界革命”口号提出后,马君武、邓实、陈黻宸等人群起响应。邓实说:“中国史界革命之风潮不起,则中国永无史矣,无史则无国矣。”但这时只是“新史学”的初起阶段,着重于对传统史学的批判,破坏远大于建设,影响也限于

6、学术圈内。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缺少犀利的思想武器、相应的社会氛围及必需的专业理论。这种情况到五四时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民主与科学观念被普遍接受,思想上的樊篱已不复存在,即使以前会激起巨澜的惊世骇俗的观点也只能略起微波,宽松的环境为学术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多数史学家不再信奉唯古是尚或一治一乱的传统史观,进化史观在历史学界已成为主流。’1920年何炳松在《史地丛刊》的发刊辞中曾描述当时情况:“自十九世纪以来,社会科学,日新月异,而要以进化二字为宗。”即使以持文化守成主义观点著称的柳诒徵等人也认为:“历史之学,最重因果”,说他撰写《中国文

7、化史》的动机是“求人类演进之通则”及“明吾民独造之真际”;陈训慈则说:“史学为理知的事业,常在不断变进之中,而以说明人类进化为要务”。由于大批留学生的回国和外国学者来华执教、讲学,不但西方史学理论输入的规模空前、译著与原著初版时间相去不远,而且由于直接译自欧美原著,避免了此前某些论著从日文转译造成的误解和隔膜,使中外史学的碰撞与交流比以前更为激烈和深入。史学界不再限于泛泛的历史观的讨论,而着重于践行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利用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学科的最新成果进行广泛的具体研究,进而创造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此时期的最大特点是从破坏为主转而以建设为

8、主,为史学的科学化、学科化建设作出了不懈努力,完成了从传统史学到新史学的转变。另外,在新史学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学贯中西的史学家,一大批后起之秀也开始崭露头角,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