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车站站前广场设计探讨.pdf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设计探讨.pdf

ID:23985549

大小:156.3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设计探讨.pdf_第1页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设计探讨.pdf_第2页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设计探讨.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设计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房屋建筑·高铁车站站前广场设计探讨熊铁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的不断发展,高铁车站站前广场的改造和建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分析了国内大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设计的新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城市火车站站前广场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对这一时期火车站候车厅的建筑设计特点进行探讨。关键词站前广场交通行为理论用后评价中图分类号TU24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539(2011)增-0201-03进入21世纪,我国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向现代

2、20世纪80~90年代,为第二阶段。我国步入化、多功能的交通枢纽发展。大型铁路交通枢纽,改革开放时期,铁路客运也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环境优美”阶段,这期间,铁路客运站的候车空间组织形式出的指导思想,凸显了“大交通、大空间、大绿化”的设现了新的变化,根据不同的具体设计条件,出现了计理念,在流线组织、建筑形象、环境设计以及新材整体集中候车厅、高架候车两种候车空间组织模料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上大都做了积极的尝试。式。其中高架候车的布局在国内客运站设计中首同时车站站前广场设

3、计成地下、地面、高架多次运用是在上海站,此后的一大批客站采用了这种层面结合的立体广场。地面广场中部为步行区,两空间组织形式,比如北京西站、杭州新站等。侧为车行区。采用高架车道和广场,减轻地面交通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上海南站压力。设置地下空间,用于与城市动态交通的衔接为典型代表。新站的空间简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许与转换,及与停车设施的联系。多以往客站设计中的功能空间被取消或者以新的形式融入了综合大厅,而不再是以往的独立封闭空1火车站候车厅空间形态设计影响因素间。使站内空间形成了一个融合的整

4、体,内部空间1.1静态等待候车模式向快速通过模式转变界面层次最大限度地简化,流线变得极其简捷。候铁路客站作为主要的交通建筑类型之一,其设车厅空间采用了线上高架。整个空间灵活分隔,坐计原则要求应该尽可能地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地席区也是通过走道划分。检票口类似地铁站,分段疏散客流。许多发达国家的铁路客站没有集中的多口布置,且和外围通过低尺度的隔断分隔。大型候车厅和售票厅,就是出于对快速通过这一基从以上我国三个阶段客站候车空间的发展演本原则的考虑。反观我国国内目前的铁路客站,仍变来看,这种候车方式的改变与候

5、车厅的设计有着然是以传统的等候式空间为主。由于各种影响铁最为紧密的联系,是候车厅设计重要考虑因素。1.2行为交往理论路运输业的综合条件的发展变化,这种静态式等候通过研究环境对人的心理的影响以及人的心车模式表现出了对现状的极度不适应性,这也是我理对环境提出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国目前对既有客站大量进行大规模改造的原因。环境意识和人的需求,引入人性化的设计理我国的客站设计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大致经念,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求,而且更多地从人们心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一时期的客理的感受去审视设

6、计,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尊重人站以等候式的空间为主。客站候车空间由多个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习惯,创造具有场所认同感和归向候车室组成,北京站即为其典型代表。属感的空间环境,使交通建筑的人文精神得以延伸。收稿日期:2011-03-09铁道部提出了新时期铁路客站新要求,在提出铁道建筑技术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2011(增)201·房屋建筑·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同时强些,而在宽大的这种廊下逗留,又不影响其他人通调设计理念从便于客运管理转变为便于服务旅客,过

7、和进入火车站。这种边界加强了室内外的联系,即以人为本,同时重视地域文化特点,创造焕然一同时联系了室内外的功能和心理两个方面。新的铁路客站形象;提高客运的效率,加强通过性。在外廊的帮助下,正立面运用连续的竖向墙面新的铁路客运站原则对站房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玻璃的交替反复体现列车的水平动态,进而形成候车厅不在单单满足简单的候车功能,更应该在设水平方向的韵律感,使得建筑简洁但不单调。计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旅客在候车厅里的行2.2其他“通过式”空间为习惯变得尤为重要,同时也成为候车厅设计的重进站集散

8、大厅宽敞明亮,视野开阔,导向明确,要依据。它和候车厅紧密相连,人们在这里聚集又迅速地分散开来;进出站地道引入“楚韵”景观通道的设计理2“通过式”空间要素分析念;站台采用无柱雨棚,空间和视野开阔,方便人们新建武昌火车站为大型客运站,按最高聚集人上下车观察整个火车状况和找寻方位。数8000人的规模进行设计。站区范围主要分为铁3站前广场集散空间人流行为分析路站场和站房两部分。站房分为西侧主站房和东2侧子站房,站房总建筑面积为3.4万m,铁路站场下面分析一下目前的旧有模式的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