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

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

ID:23985623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  _第1页
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  _第2页
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  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花间词的人性凸显花间词得名于赵崇祚所编的《花间集》。词集共收录以温庭筠和韦庄为代表的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作。内容多写风花雪月,好以女子口吻抒发感情,风格香靡,故后世称之为“花间派”。长期以来,人们对花间词评价很低,甚至给予了不公平的指责。斥之为继承齐梁“宫体”,随附里巷“娼风”,“言之不文”,“秀而不实”,“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是统治阶级享乐生活颓废心态的反映,更是其醉生梦死的人生态度的体现,被认为是中国词学发展史上的一股浊流。  花间词被贬至此种地步,实为大不幸。作为晚唐五代词坛的产物,花间词是彼时词人心灵的映证,是动乱时代文人心态的折射,也是当时整个社会风尚和审美情

2、趣的载体。它浓郁的浪漫色彩和唯美情调以及独特的美学特质,都曾对后世文人产生过极大的影响。笔者拙文并非为花间词正名,也并非详尽解析花间词,只是就花间词的人性凸显这一小方面提一些粗浅看法。    一、表达了对爱恋的强烈渴望    “爱情,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1]钱钟书以学者的幽默指出了爱情是词的题材专宠。花间词有相当多篇幅描写了男女恋情。如“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这是一首少女渴望爱情的自白词,侧重

3、刻画心理,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天真烂漫,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热烈追求爱情的栩栩如生的少女形象;“相见处,晚晴天,刺桐花下越台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骑象背人先过水”(李珣《南乡子》)。写一对恋人相见的动人情景,把女子的聪明伶俐和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描绘的生动如画。这类女性,皆为未婚女子,性格泼辣,要求婚姻自主,蔑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戒律,表现了肯定自我,争取“自由”的叛逆精神。  花间词向我们展示了青年男女对异性爱情萌动的天性,也勇敢地肯定了男女之间相互需要的自然关系,并成功地描写了各种微妙复杂的爱情心理:有的直率热烈,如“画舸亭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水上游人沙上女,

4、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欧阳炯《南乡子》);有的娇俏羞涩,如“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和凝《山花子》);也有的因相思而憔悴痛苦,如“窗寒天欲曙,犹结同心苣。啼粉污罗衣,问郎何日归。”(牛峤《菩萨蛮》)  情爱自古以来就是隐藏于人性深处的重大主题。从表面上看,中国古代文学十分强调“载道”、“言志”,注重政治教化作用,但是,作为人类天性的男女恋情却是压抑不住的,花间词便很好地实现了这一天性的复归。    二、对女性形体美的大胆抒写    早在古希腊时期,欧洲人就开始用绘画与雕塑展现形体美。在“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念束缚下,中国人对此却一直讳莫如深。以儒、释、道融合为核心的中

5、国文化,其本质是轻视身体的。但有意味的是,尽管身体遭到伦理拒斥,但毕竟它是被抛入世界的第一个此在,“身体是感性的存在之域,它是一个实体性的所在。”[2]花间词以妖娆****的姿态不可抗拒的魅力登上了晚唐五代文人诗客的酒筵歌席,欣欣然地娱宾遣兴,承南朝宫体之余响,再次高唱形体美的颂歌。花间词人采用多角度多层面的审视方法,描绘、赞美女性的形体美。  写容貌的妩媚、动人,多从“面容”、“眉”、“眼”、“口”、“酒窝”等不同角度着墨。如“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韦庄《女冠子》)。“嫩红双脸似花明,两条眉黛,远山横”(顾夐《遐方怨》)。“眼波秋水明,黛眉轻,绿云高绾”(张泌《江城子

6、》)。写体态婀娜多姿,婷婷玉立,突出轻柔娇媚。词人的审视点往往集中在美人的“纤腰”、“娇步”、“皓腕”上。如,“倚兰桡,垂玉、交带,袅纤腰”(韦庄《诉衷情》)。“斗钿花筐金匣恰,舞衣罗薄纤腰”(张泌《罗越人》)。写服饰主要突出了浓艳、华贵。如,“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飐步摇金。”(欧阳炯《临江仙》)。“瑟瑟罗裙金缕线,轻透鹅黄香画袴。”(顾夐《应天长》)。《花间集》中还有不少着意描绘美人睡态、醉态的迷人画面。如,“腻粉琼妆透碧纱,雪休夸。金凤搔头坠鬓斜,发交加。倚着云屏新睡觉,思梦笑,红腮隐出枕函花,有些些”(张泌《柳枝》)。“半醉凝情卧绣茵,睡容无力卸罗裙。玉笼鹦鹉厌听闻

7、。庸整落钗金翡翠,象梳欹鬓月生云。锦屏绡幌麝烟熏”(毛熙震《浣溪沙》)。在男权社会中,花间词人把女性形体作为审美对象大加赞美,这无疑是对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是对人的价值及人性的肯定,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描写了下层劳动妇女、歌妓的可贵与可爱    贫富贵贱不再是他们衡量女性价值的唯一标准,凡是美与善的他们都予以珍爱和歌颂。如花间词中那些反映采莲女、渔家女、淘金女等下层劳动妇女生活的作品,侧重于表现女性天真、纯朴、善良、勤劳的内心美。如,“船动湖光滟滟秋,举桌,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