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ID:24061901

大小:63.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_第1页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_第2页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严淑红(蚌埤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蚌埤233000)【关键词】呼吸机;呼吸衰竭;护理【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072-01呼吸衰竭是严重呼吸功能障碍,是临床急诊,必须紧急处理,否则会迅速导致其他重要脏器不可逆损害和衰竭,甚至迅速死亡[1]。目前,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呼吸袞竭的重要手段,通过呼吸机的适当使用,大部分呼吸袞竭可得到迅速纠正[1]。我科对50例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减少了气管插管和切开的机会,利于病人

2、康复。其护理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7年~2010年共收治呼吸衰竭病人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最小45岁,年龄最大88岁,平均年龄75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患42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间质性肺疾患1例。5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II型呼呼袞的诊断标准(PO2<60comH20,PaS02>50cmH20),并全部符合无创正压通气的适应症。1.2方法:选用美国伟康公司BIPAP呼吸机。患者入院后均按照常规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纠正内环境紊乱及对症处理,同时

3、入院后均给予面罩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采用S/T工作模式,初始吸气压力(IPAP)8-12cmH2O,必要时每次2-4cmH20水平递增,最高不超过22cmH2O。初始呼气压力(EPAT)开始在4cmH2O,最高增至6cmH2O,备用频率12-18次/分,吸入的氧气流量根据SPO2〉90%或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病人每天通气4-5次以上,每次2小时,每次间歇尽量在半小时以上,视SPO2<90%、呼吸〉30次/分,或者患者有明显的呼吸网难、意识模糊、烦躁、血气分析提示PaO2<60mmHg,PaCO2>80mmHg,则及吋重新上机,并充分征求患

4、者意见,争取患者配合。2结果在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改善,症状体征开始好转。动脉血氧分压均有不同程度提高,U唇、指甲发绀减轻,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其中2例因基础疾病较重,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加重,改用有创正压通气治疗。3护理3.1心理护理:患者使用呼吸机感到陌生,且常常担心呼吸机出故障致憋气、痰不易咳出等产生恐惧、不安全感。在护理中,护士要关心病人,通过心理护理,去除病人恐惧,争取配合。告知患者治疗的S的、连接和拆除的方法、呼吸配合、咳嗽、吐痰的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3.2准备工作:患者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5°C-40°C,检査

5、病人鼻腔是否通畅,舌根后坠者取侧卧位或抬高下颂或加用UI咽通气管,以保持上呼吸道通畅。根据病人的面型选择合适的面罩并妥善固定。3.3湿化与吸痰:充分湿化与吸痰是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干结、阻塞气道和控制感染的重要措施。将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注入湿化罐,将湿化罐水温调至35°C左右,使吸入气体维持在32°C-35°C。每天两次雾化吸入,使痰液变稀薄,从而利于排痰。对于无力排痰者,定吋翻身拍背,及吋吸痰。3.4UI腔护理:反复吸痰损伤口鼻腔粘膜、血迹及痰液干结容易堵塞鼻腔,要做好U鼻腔的清洁护理,U腔护理每天两次。3.5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3.5.1胃

6、肠胀气:吸气压力过高、张口呼吸或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协调吋可使部分气体进入胃肠道内,应注意观察病人胃肠道有无胀气。控制吸气压力<25cmH2O,避免在&迷病人中应用。胃胀气明显者,可置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并可适当给予胃动力药。3.5.2对血管动力学影响:应用呼吸机治疗可使冋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血压下降,尤其对己冇血容量不足的病人更易发生血压下降。所以在病人使用呼吸机期间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3.5.3面罩压迫鼻梁皮肤损伤:使用合适的面罩,调节面罩的位置和固定张力间歇松开面罩,避免局部压迫而致皮肤溃疡。3.5.4口鼻干燥:使用湿化

7、器,间歇喝水。3.5.5漏气:选择大小合适病人脸型的面罩,调整好面罩的位置及松紧度,使鼻面罩置于面部受力均匀,应以病人舒适无漏气为宜。总之,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是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前提;做好气道湿化,适吋吸痰,U鼻腔的护理是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做好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呼吸机治疗的重点。护理人员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以细致观察各种检测指标是做好呼吸道管理的前提,丰富的理论知识以与分析判断能力奋机结合,可使气道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参考文献[1]刘长安徐淑秀危重症脏器支持与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126-2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