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责要素视角探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

以问责要素视角探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

ID:24092283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以问责要素视角探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_第1页
以问责要素视角探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_第2页
以问责要素视角探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_第3页
以问责要素视角探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问责要素视角探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问责要素视角探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制度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转变行政人员工作作风,强化其责任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目前我国行政问责制才初步建立,很不完善。从问责要素来看,我国行政问责制存在问责主体单一、客体不清、问责范围过小、问责程序不规范、救济相对缺失等问题。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行政问责的五个要素简要探讨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办法。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问责要素;制度完善    一、主体  问责主体按其内涵可分为“同体问责”和“异体问责”。我国异体问责力度较弱

2、,应通过细化宪法、人大组织法及监督法中关于人大问责的规定,降低人大问责的门槛,使其成为追究政治责任的重要主体。通过建立专职代表制,完善选民监督代表制度等措施加大人大的问责能力,使其敢于问责并善于问责。应加强权力机关、司法机关、民主党派、新闻媒体等异体问责主体的问责力度,促进问责主体多元化。  二、客体  要明确问责客体,先明确其责任。通过完善有关行政组织法律规范,明确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的职责权限,特别下级之间、领导人员与一般公务员之间、领导人员之间的职责权限,才能明确问题的责任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要划清党政之间的

3、职责权限,特别是执政党与行政主体之间的职责权限。  三、范围  从有关规定来看,在某些领域行政问责的追究范围并不窄,如《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了几种辞职形式: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其中明确规定:“党政领导干部因工作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或对重大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等,不宜再担任现职,本人应当引咎辞去现任职务。”并详细列举了几种应引咎辞职的情形。《重庆市政府部门行政首长问责暂行办法》规定市政府所属各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18种情形将会追究责任。但从行政问责的具体实践

4、来看,追究的范围较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行政问责多发生于安全事故领域,这些领域涉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重大,被问责的官员也较多。二是行政问责多发于不良影响广泛的焦点问题上,对于该问题舆论压力较大,不问责难以服众。在某些领域的行政问责相对较少,立法相对缺失,如决策失误、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用人失察等。我国没有统一的《行政问责法》,各地的问责具有随意性与情绪化,中央应尽快制定一部全国性的行政问责法律,明确一系列的行政问责标准,如虚报浮夸或瞒报、迟报造成不良影响或工作损失的政治不严,对上隐瞒,对下包庇、袒

5、护、纵容的指使,暗示下属部门或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在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处理重特大事故及在防治疫情中未按有关规定和上级要求及时、有效地处理,造成严重后果损失的等等。  四、程序  首先是认定程序,按照行政问责的范围,认定某个行为需要问责时,才能启动问责;启动程序包括问责主体的人员组成、回避及质询答复的期限等;行政立法应明确规定公众、团体、机构等提出的质询必须在多少天的时限内有怎样的回应,以及回应的场合、渠道由哪个机构监督等;一项完整的程序应包括救济,要对问责的听证程序、问责客体的申辩程序及复议的科学程序作明确规

6、定,通过行政救济程序让问责客体与公众心服口服,使问责更加公正、公平、合理。在现实中,经常有官员被问责后不久又在其它岗位或异地复出,让公众不解。笔者认为问责官员复出无可厚非,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后才能再任职,否则难以服众。  五、救济  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员被问责,救济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官员复出机制,行政问责制度才是完整的。如复出机制可大致按以下几步进行:复议提出、组织评估、公布评估结果、决定是否任命。复议的提出途径有多种,如自荐、人事部门推荐等。然后确立评估主体,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惩教

7、结合、严格要求的原则,依法对评估客体进行评估。评估主体应由组织和人事部门牵头,根据工作关系和实际情况,由党委、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的人员组成。官员的复出提议若通过了组织的评估,表明该官员具备复出的条件和资格,可能即将复出,应当公布评估结果。决定是否任命则要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来执行。  此外,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应注重配套制度的建设,如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通过法制化路径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体系;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加强保障机制建设等,配合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实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