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及老自习教室

交大及老自习教室

ID:24208064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交大及老自习教室_第1页
交大及老自习教室_第2页
交大及老自习教室_第3页
交大及老自习教室_第4页
资源描述:

《交大及老自习教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交大的老自习教室如同吃过了北京大学里的饭才知道康桥苑并非一无是处、西区食堂更是难能可贵,告别了被梧桐树包围的西安交大的一座座自习教室,才懂得那些呆板到让人不愿多看几眼的建筑里,隐藏着多么让人魂牵梦绕的大学灵魂。从北门走入交大的感觉与从南门走入完全不同。如果说后者代表着开阔与现代化的气派,那么前者则完全是一种经典式的大学风光。树木把视线封闭在幽幽的小道和低矮老旧的建筑中,大大的校徽俨然伫立,冬青树排成曲径通幽的神态。顺着那小路下去,会看到中二楼、中三楼旁边简陋而庄严的拱顶,仿佛哥特式建筑要吓住游客一般。顺着左手边一直走,视野豁然开朗,由两排梧桐笼罩的梧桐东道就在

2、眼前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去,间或散布着绿荫与日光。拾坡而上,东一楼、东二楼、东三楼纷纷映入眼帘又告别而去,直到教一楼前面喧闹的学生们刚刚告别英语课堂唧唧喳喳地拥出来。细看教一楼的墙壁,许多地方都被爬山虎覆盖。在晴朗的下午走过楼前,阳光从西面洒在水泥墙壁上,既映着爬山虎的灿绿,也把窗子包裹得极明亮,里面隐约传出的英语录音与跟读声,你的心灵也随之安静。           中二楼其实是交大最好的自习之处。那里既没有中三楼和东一楼那般多的科研单位锁起一层层大门,也没有新建主楼里的喧闹和夹杂在现代化中的浮华。它的门前是梧桐道与彩虹路的交汇处,既不乏行人,又不显得局促

3、。在早上8点光景,这里满是一派人人赶去工作和学习的劲头,而一到下午,便感觉有人专门把这里隔离开给你读书。两个相对的楼体间包围着老校友陆定一题书的校训,前面一排长长的横石台最适合看书之余的闲坐。中二楼的桌子和椅子最朴素。黄色带条纹的木材,连体的桌子,纵向翻转的椅子。为了不吵到别人,坐下时一定要轻轻把椅子放稳,再慢慢拿出文具,趴下身,让胳膊感觉平滑的桌面。我的胳膊有一次抹到了桌上的墨水,原来是先前刚走的一人用钢笔画的画,大体的意思是鸟向着太阳飞。画功大概不如80年代那些用不上手机的师兄师姐们,更别提写两首打油诗的才情,不过那可爱程度已足够让我动不起气来。由于这楼四

4、周光线不强,一旦屁股坐下,似乎就有点定住的感觉,非要沉下心把书读完不可。偶尔门外有人放肆地高唱两句歌,或是探看有没有空座位的同学推门关门的吱呀声,也都因为太专注而进不了脑海。特别是到了晚上,坐在一层会听到窗外虫子嘤嘤的叫声,抬头如果还能看到月色,就更仿佛在修炼什么仙道一般,感觉离尘世很远。与中二楼的低窄不同,图书馆三楼的社会科学阅览室宽敞明亮许多,而且这里有中二楼所没有的“万卷书”,齐齐躺在书架上,随手摘取,坐下就看,毫无烦琐的手续。一个本科同学上完四年大学对我说了一句话:大学的真谛在社科阅览室。我说,还好我不是在毕业后才发现它。记得2005年春天,我有好几个

5、礼拜的下午都在这里度过,沉迷在丘吉尔、康德、凯恩斯的文字间。有时运气好,随手抽到一本好书,从没听说过却读得酣畅淋漓,那就真是一刻不想走开,恨不得图书馆不要关门、今天就让我住下的好。在这里捏着页边坐上一天,抬起酸软的脖子看看时间已过6点,却并不觉得累,真有点“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来几何时”的风韵。那里是我一个本科舍友常去的地方,他每次都坐在最靠南面的桌子上,平时在宿舍侃侃而谈的都是中国古典文化,来这里读的大抵是这一类。我们俩本来并不十分投合,但在这儿相见却格外有些像同路人。他开始见我时惊讶道:怎么你也来了?那是我平日不学无术的印象太深。后来逐渐习惯了,见面便问

6、我:今天又要看二战么?我答句:改看古罗马史了,各自笑笑。于是他捧“中体”、我捧“西用”,隔坐几许,相得益彰,静得像彼此素不相识。我往往看着阅览室四壁开始遐想:是什么人,竟如此伟大,发明了这样一个地方,没有电脑的诱惑,没有熟人的叨扰,只要坐下就忘掉琐事,完全陪伴着往圣先贤的智慧,游弋在热烈探寻而又广袤得让人发憷的知识海洋中。偶尔走神时,你会注意到头顶远处的大闹钟,到准点就嘣嘣嘣地敲着,提醒你一刻也不要偷懒。起身看看脚下的广场,人们如同会走路的棋子一样穿梭,奔着各自的去处。看到这一幕,我总莫名想起小时候站在图书馆7楼阳台上遥望秦岭的样子,又莫名地想这些人,这个去哪

7、里,那个去干什么,另一个是否也和我一样匆匆地走过人生路?几千年的文明史与活生生的人群在此汇集一处,说不尽的惆怅。蓦然回身,把自己从小小的情绪中抽离,一屁股落进软绵绵的椅子,又有全新的热情沉浸在书里。其实,如果想要安静,只要不偷懒,又不怕孤零零的,大可以多走点路,到校园最东北角的东一楼电气学院老教室去。那楼是几十年前盖的,大概在我爷爷当教授的年月里还风光过,如今早被忘记了还有自习的功能,惟独师弟徐昂这种看起书便只记得幽雅的人喜欢往那里走。趁一个大早,低调地穿着,侧背一个民国时才算流行的方包,逃离繁华处偷偷钻进这里,偌大个教室只由他一人霸占,哪怕开门去找,方圆百米

8、也不见有人走动。偶尔,隔壁会有些班级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