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思砺志 动心移情

激思砺志 动心移情

ID:2426312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激思砺志 动心移情_第1页
激思砺志 动心移情_第2页
激思砺志 动心移情_第3页
激思砺志 动心移情_第4页
资源描述:

《激思砺志 动心移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激思砺志动心移情  【摘要】现代教育是培养具有创造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人的教育,是教会学生创新学习的教育,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关键词】自学涵泳历练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b)-0073-01  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教是为了不教。”陶行知先生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说,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语文教学的要义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自觉的

2、学习习惯,形成独立自学的能力。而语文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形成,都要经过大量的、长期的、反复的、认真的练习,要经过“涵泳”、“历练”才行。从教育效果看,由于汉语文的特点所致,对以课文为主体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决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懂、会、熟这一层次,而必须通过咬文嚼字,吟咏背诵,入情见景,体味品评,进入感同身受、沉溺陶醉的更深更高的层次里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出教材的底蕴,才能发挥出语文课激思砺志,动心移情的感染、熏陶作用。所以,自学历练、品评体味是一条指导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原则。  汉语文的个性特点,决定了

3、这一原则提出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可能性。汉字数量的庞大;“形、音、义”4三要素的凝固结合;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种构字方法的规律性及“变异”的特点;多音、多义、多体的多变现象等,都决定了识字、写字训练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汉字每字一调四声,音韵优美,组成文章,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作响,娓娓悦耳,具有强烈的节奏感、音乐美。而这种特有的音韵声调美,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朗诵、背诵,才能转化出来,才能体味得到;而敏锐的语感训练,书面语言向学生“自己的语言”的迁移,才能得以实现。不经常、大量、反

4、复地诵读,是不可能收到这种功效的。因为汉字基本上是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的语素,没有大量的形态变化,易于组成对偶、排比等整齐、押韵的短句子,加上广为流传的名言、格言、对联以及律诗中的联句等,构成了汉语文的对偶对仗美的独具特点,这一特点,非经吟咏品味,体察掂掇,是看不出它严谨对仗的整齐美,听不出它和谐流畅的声乐美;品不出它文约意丰、包容深厚的内涵美的!汉语词汇以双音合成词为多,所以,除了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之外,汉语词汇的音节大都是有意义的,一个意义的音节就是一个语素,一个合成词就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合在一起

5、才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汉语的合成词的这种构词方式,使理解词义可以从理解“语素”人手,揣摸词的合成意义,“悟出”同类结构的合成词的基本意思来。这就要求阅读时要“咬文嚼字”,揣摸体会,才能“彻悟”。至于散文中引人人胜的“意境”,诗歌中情意盎然的“画面”,小说和记叙文中那些幽静、欢腾、紧张、闲舒等等“场面”或“环境”,更需要引导学生入景入情,“再现”文章所描绘的图景,产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心理状态,从而接受感染和熏陶,发生共振共鸣,得到思想情感的巨大震撼,获得4阅读心理的满足。特别是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6、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更需要引导学生鼓动想象的翅膀,从整体出发,深人体味、领悟,才能真正领会文章更深层次的含义,深切感受到它的内核的意蕴及滋味。自学历练,品评体昧,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它不仅是汉语文特点规定性的产物,也是漫长的、行之有效的汉语文教育实践经验的结晶。无论时代在前进,语文教育在发展,而从中国语文教育园地里土生土长出来的这朵教育原则的奇葩,总是不会枯蒌凋谢的。  贯彻自学历练,品评体味的原则,要求做到:  (1)深入认识汉语文及汉语文教育的个性特点,充分理解“内因”

7、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理解“历练”在掌握汉语言文字知识、形成汉语听说读写能力中的必要性;充分理解品评体味在形象感知、情味体察、微妙理解方面的独特作用以及在形成说写表达能力方面的潜移默化影响。只有认识到这一原则形成的必然性和当代再次提出它的必要性,才会根据汉语文的特点自觉地采用适合特点的教育方法,贯彻自学历练,品评体味的原则。  (2)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听说读写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特别要发挥学习过程中感知、体味、领悟、形象再现等心理活动的特殊作用。只有极大地发挥出“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以浓

8、厚的兴趣、热烈的求索投入到对理解内容的切肤感受之中去,才会通过仔细、深入的品味体察而得到崭新境界的领略及陶冶;也才能“历练”而不厌倦,“品评”而不肤浅,“体察”而不空泛,真正达到理智上的理解和情感上的陶冶。  (3)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语、关键句子,或“生辉”4的警句,或“神来”的妙笔,引导学生咀嚼品味,揣摸玩赏,深入体察作者用词的独特匠心和炉火纯青的程度;要抓住情景交融,寄意深远的意境、场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