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几种关系

浅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几种关系

ID:24381036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浅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几种关系_第1页
浅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几种关系_第2页
浅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几种关系_第3页
浅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几种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几种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几种关系  当下课改形势已呈燎原之势,其中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取了较明显的成效,出现了像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很多种样板式的教学模式,众多学校也是纷纷学习效仿,一副“全民运动式”的场面。但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可否认:仿形式者多,得真谛者少;一阵风者多,坚持到底得少。个中原因,令人深思。  任何教学模式的创立和学习都存在着局限性,正是这种局限性的存在使得长期以来,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功效,也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可以一劳永逸地适应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当然,也不会有、不可能有这样万能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结构

2、框架,应该是“百花齐放”,有不同个性的。它的建构离不开以下几种关系:  一、与学情、校情的关系  任何模式都有其存在的特定土壤,离开原有的环境就有可能出现“水土不服”,这也正是为何很多学校轰轰烈烈地学洋思、学杜郎口、学衡水,到最后发现,原来自己是“邯郸学步”,不仅没有学到什么,连原来的特色都丢失殆尽了。孔夫子几千年前就说过“因材施教”,新课改更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因此,每所学校、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学情应该是课堂模式建构的出发点。  二、与实践经验和发展前瞻的关系4  建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离不开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没有这

3、些在一线摸爬滚打地长期对教学感性的积累,就谈不上理论的高度,更不用说模式的建构。但同时,长期的一线教学,埋头教学也难免困囿着自己的视野和思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对教育理论的了解,没有对新课标理念的学习,没有对课改发展的关注,就不可能顾忌课堂模式的发展。因此,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前瞻性之间寻求平衡是模式建构的基本点。  三、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是制约教学模式形态和内涵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能用完全相同的模式。例如语文学科中的小说和诗歌等文体,课堂教学就不应该完全相同。小说一般重在叙事艺术、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学习,而诗歌

4、一般重在朗读中感悟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抒情艺术等方面。不同的教学内容必然应该有其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是由教学规律的本质特点决定的。  四、与教师个性的关系  教师是应该有个性特点的,当下有些课改课堂极端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课堂就完全是学生的阵地,极端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却难免忽视了教师的个性。如果说课堂是学生尽情表演的阵地的话,课堂也应该是教师导演的阵地。我们观看电影,除了看演员表演外,也必然会从叙事结构、思想内容、画面色彩、音乐特色等方面看到电影导演的风格。同样,教师主导的课堂除了学生的“学”,就更应该有鲜明的教师“教”4的风格特点。因此,课

5、堂教学模式本身就应该是多样性的,同一模式下的不同课堂也应该体现出教师各自的个性化特点。  五、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一种课堂模式如果要有生命力,除了应该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性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再创造、再发展的教学空间。教学模式渗透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规律,相当于市场经济中应该遵循的法律法规,而多样的教学方法则像是各具特点的公司企业发展模式,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课堂。因此,课堂模式只是教学的工具,正确理解并运用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既不会影响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不会影响课堂风格的独特性。  六、与评价方式的关系  评价改革

6、是教育改革的“牛鼻子”,是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的具体体现。课堂教学模式之所以改得艰难,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评价方式的滞后。当前教学评价主要存在如下倾向:一是分数指标至上,只看纸笔不看其他,往往出现会机械地大量重复做题的学生能得高分,真正的有才能的学生却被抹杀了兴趣,泯灭个性,忽视了全面发展;二是公平性缺失,以高考题为主的评价题型缺乏科学论证,以一家之言作为评判标准,有失公平,特别是语文试题中的诗歌鉴赏和文本阅读题等,高考阅过卷的一线老师应该深有体会。因此,不妨在课堂教学模式中,改革现有单一的评价方式,尝试多元科学的评价方式。  尽管教学改革已涉入“深水区”,课

7、堂教学改革推进的愈加艰难,但如果处理好如上几种关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必会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4  (作者单位: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