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

ID:24396626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_第1页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_第2页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_第3页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_第4页
资源描述:

《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文章标题: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一、什么是儿童抽动症?抽动症是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最常见的运动性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或其它行为症状,运动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吸鼻、张口、伸脖、摇头、耸肩等。发声抽动表现为:反复发出类似动物的叫声、哼声、清嗓声等。二、抽动症的病因1、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紧张、在学校受到批评、父母教育观点不一致等。2、行为模仿:有些儿童对别人的眨眼、清嗓子等行为很感兴趣,以为很好玩,便开始模仿并固定下来。3、躯体因素:抽动症开始时往往有

2、局部激惹而产生,如结膜炎、倒睫、鼻炎等,当局部原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在。4、遗传性因素:患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为多见。5、器质性因素:围产期损伤,如产伤、窒息等因素可能有关。6、药源性因素:如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等,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抽动。三、抽动症的临床表现1、多发生于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男孩多于女孩,男女之比约为3:1。2、首发症状:多数较为局限,一般以眼、面肌抽动为多见,在数周或数月内波动或部位转移,可向颈部或上下肢发展,最常于头面部抽动,表现为做鬼脸、眨眼、皱额、鼻翼抽动、咬嘴唇、点头、摇头,还见于呼吸和消化道症状,表现为叹息、深呼吸、打嗝、咂嘴、不

3、停地清嗓子。3、以上症状多种多样,在一段时间内可变换不同的表现,抽动的频率和程度变化较大,睡眠不好,精神紧张,受到批评时抽动次数增加,有意克制时可以少发,睡眠时可无任何症状。4、躯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四、诊断1、起病于学龄前期,在4-7岁最常见。2、有快速、不自主、重复的单外或多个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通常表现为眨眼、扮鬼脸或头部抽动等。3、抽动基本天天发生,1天多次,至少持续2周以上。4、抽动短时间受意志克制,入睡后消失。5、除外小舞蹈病、药物或其他疾病所致。五、治疗本病一般预后良好。1、治疗躯体疾病,对患者有沙眼、倒睫等眼科疾病的患儿到眼科治疗,对鼻炎、

4、咽喉炎到五官科治疗。2、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让家长和患儿了解抽动症的基本临床特点,认识到虽然抽动症病程较长,但并非不可治愈,服用适当剂量药物几乎每个患儿都可获得痊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家中家长对患儿症状不必过分关注,更不要批评指责,在学校,老师要理解患儿,不可认为患儿是故意的,是专门与老师对着干的,不可当着同学的面批评、斥责、挖苦患儿。3、合理安排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兴奋、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长时间剧烈运动、看电视、打游戏时间过长。4、药物治疗:目的减轻症状,改善功能,也是心理治疗的基础。(1)氟哌啶醇:是治疗本病有效的药物之一,治疗有效率达70-85%。

5、每片2mg,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大剂量时会出现锥体外系症状。(2)泰必利:有效率为40-60%,最大的优点是不良反应较轻,无锥体外系症状,易为患儿接受。5、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是采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神经-肌肉的正常和异常活动状况,并把这些信息有选择地放大成视觉和听觉信号,然后反馈给受试者,生物反馈仪可以反馈给患儿的信息包括:肌肉的紧张度、皮肤表现的温度、脑电波活动、血压、心率等。抽动症患儿的肌电质明显高于正常人,其皮阻也高于正常人,而皮温却低于正常人,所以利用以上生理特点,可以发挥生物反馈的稳定性、可靠性,无副作用。我科目前已作了2600余人次生物反馈治疗,有效

6、率95%,实践证明生物反馈治疗抽动症是非常有效的。《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于,欢迎阅读儿童抽动症的诊断和治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