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施工组织设计

水泥搅拌桩施工组织设计

ID:24461899

大小:37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1-14

水泥搅拌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水泥搅拌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水泥搅拌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水泥搅拌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水泥搅拌桩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泥搅拌桩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1第二章地质水文条件22.1地质情况22.2地下水类型5第三章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法63.1施工机械83.2施工工艺流程83.3成桩试验83.4施工准备工作93.5施工方法93.6工艺参数:103.7质量控制措施113.8质量检测12三、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123.1组织措施。123.2技术措施133.3材料设备措施133.4工期目标管理133.5质量和安全措施13四、人力及机械设备投入情况14专业技术资料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第一章工程概况永和河两侧截污管工程位于新塘镇内广园东路以南至10

2、7国道,港口大道至大墩村的范围,属于永和河下游的流域范围。本工程主要通过在环城路、新沙大道等主干道敷设污水管道搭建新塘镇东部污水干管系统,截流新塘镇东部污水集中收集进入永和污水处理厂,管径范围为d500~d2000,管道总长度约为19.2km。本工程通过建设新塘镇内污水主干管,搭建完善永和河下游污水系统,逐步改善永和河水质。其中我方施工为其中的标段2,主要为环城路污水主管和石新路污水管道工程,管径范围为d500~d1500,管道总长度约为8490m,工程主要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施工。部分埋深较浅部位采用明挖开槽施工,过河段采用筑围堰

3、明挖施工。工程总平面图和标段范围如下图1所示。专业技术资料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第二章地质水文条件2.1地质情况据野外钻探资料,场区主要出露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和残积层(Qel),基岩为第三系莘庄村组(Ex)碎屑岩、元古界云开岩群(PtY)混合岩及碎裂岩(F)。各岩土层的性质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①1杂填土:分布于场区部分地段,呈似层状分布。杂色、褐色、褐灰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砂土、碎石以及建筑垃圾组成,

4、硬质物含量约占30~60%,顶部25~40cm为砼路面。层顶埋深0.00~1.50m,层厚1.00~8.20m,平均3.33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4次,N=5.0~10.0击,平均7.6击。①2素填土:分布于场区的大部分地段,呈层状或似层状分布。褐色、褐灰色、褐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砂土和少量碎石组成,顶部25~40cm为砼路面。层顶埋深0.00~3.20m,层厚0.40~7.00m,平均2.93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56次,N=2.0~15.0击,平均7.9击。①3耕土:仅揭露于钻孔Yzk50、Yzk51和Yzk53。

5、褐灰色、灰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层顶埋深0.00~1.30m,层厚0.60~1.50m,平均1.03m。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②1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的部分地段,呈层状或似层状分布。褐黄色、褐灰色、灰黄色,可塑,局部偏软塑,土质不均匀,具砂感。层顶埋深0.60~11.70m,层厚0.50~11.10m,平均2.82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94次,N=4.0~12.0击,平均7.1击。②2淤泥:分布于场区的部分地段,呈似层状或透镜状分布。深灰色、灰黑色,流塑,含少量有机质(有机质含量

6、1.140~4.790%),具臭味。层顶埋深1.00~12.10m,层厚0.80~7.30m,平均2.77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87次,N=1.0~4.0击,平均2.3击。②3淤泥质粘土:分布于场区的局部地段,呈似层状或透镜状分布。深灰色、灰黑色,流塑,含少量有机质(有机质含量1.390~3.540%)专业技术资料整理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具臭味。层顶埋深1.60~11.00m,层厚0.50~11.80m,平均3.92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68次,N=1.0~5.0击,平均3.3击。②4粉、细砂:分布于场区的局部地段,呈似层状或透

7、镜状分布。灰白色、黄褐色,饱和,松散,粒径不均匀,含少量粘性土和淤泥质。层顶埋深1.00~14.70m,层厚0.40~9.25m,平均2.58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14次,N=4.0~9.0击,平均6.3击。②5中、粗砂:分布于场区的部分地段,呈层状、似层状分布。灰色、灰白色、灰黄色,饱和,松散,粒径不均匀,含少量粘性土和淤泥质。层顶埋深1.00~12.10m,层厚0.50~11.60m,平均2.81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68次,N=1.0~11.0击,平均7.3击。3、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Q3al)③1粉质粘土:分布于场区

8、的部分地段,呈似层状分布。灰白色、褐黄色,可塑,土质不均匀,具砂感,局部为角砾质粉质粘土。层顶埋深0.40~13.10m,层厚0.50~10.30m,平均3.50m。统计标准贯入试验215次,N=5.0~16.0击,平均9.2击。③2粉、细砂:分布于场区局部地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