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

阐释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

ID:24497623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4

阐释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_第1页
阐释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_第2页
阐释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_第3页
阐释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_第4页
阐释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释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释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南斯拉夫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内容纷繁复杂,古代与现代、幻想与现实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时空倒错、亦真亦幻、扑朔迷离地描述了哈扎尔民族在中世纪消失之谜,被公认为一部奇书,现已译成24种文字。米洛拉德·帕维奇是塞尔维亚的文艺学家,哲学博士,贝尔格莱德大学教授,塞尔维亚科学和艺术院院士,全欧文化学会和全欧科学与艺术家协会成员,曾被美国、欧洲摘要:《哈扎尔辞典》以词条缀连的叙事手法,讲述了一个失落的文明;用隐喻成功构建了一个双重含义、亦真亦幻的文本世界;线索一明一暗穿

2、插其中,历史、宗教、神话盘根错节,融为一体,在不同文化的互视与对话中展现出文本世界的多义性。  关键词:辞典与词条历史与虚构碎片化阅读  《哈扎尔辞典》是21世纪第一部以辞典的形式写成的历史小说,其内容纷繁复杂,古代与现代、幻想与现实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时空倒错、亦真亦幻、扑朔迷离地描述了哈扎尔民族在中世纪消失之谜,被公认为一部奇书,现已译成24种文字。米洛拉德·帕维奇是塞尔维亚的文艺学家,哲学博士,贝尔格莱德大学教授,塞尔维亚科学和艺术院院士,全欧文化学会和全欧科学与艺术家协会成员,曾被美国、欧洲和巴西的学者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米洛拉德·帕维奇1929年10月15日生于

3、贝尔格莱德,父亲是雕刻家,母亲是哲学教授。经历了二战和铁托的南斯拉夫,他认为在如此剧烈的历史变迁中最大的受益之处便是学会了多种语言:“我曾两次遇到过轰炸,第一次是12岁,第二次是15岁。12岁那年我第一次恋爱了,并促使我开始学习德语,并从一个喜欢叼烟斗的绅士那里学习英语。与此同时,我把法语给忘了(后来我把法语忘记了第二次)。后来,我在一个狗窝里躲避美国人的轰炸,接着俄国人强迫我通过费特和丘特切夫的诗歌学习俄语,那也是我唯一拥有的俄文书。今天,我期望学习动物的语言。”①由于掌握了多种语言,他成为了塞尔维亚最重要的翻译家之一。  米洛拉德·帕维奇1967年发表的诗歌《羊皮纸》和1971年

4、发表的长诗《月长石》奠定了他在前南斯拉夫文坛的地位。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铁幕》(1973)、《圣马克的马》(1976)、《青铜器》(1979)、《俄罗斯猎犬》(1979)、《贝尔格莱德故事新编》(1981)、《翻过来的手套》(1989);长篇小说《哈扎尔辞典》(1984,同年获南斯拉夫最佳小说奖)、《用茶水画成的风景画》(1988年,同年获南斯拉夫最佳作品奖)、《风的内侧》(1991)、《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1995);诗歌散文集《最后时刻的灵魂谷》(1982);剧本《永恒之后的一天》(1993)。  帕维奇198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哈扎尔辞典》获南斯拉夫最佳小说奖,首次以

5、字典的形式复活了一个消失的王国。从7世纪到10世纪,哈扎尔是一个独立强盛的王国,居于黑海和里海之间的陆地上。但是,这一支剽悍的游牧民族突然消失了,理由或许在于他们放弃了原始的宗教信仰而改信犹太教、伊斯兰教或基督教中的一教,三种文化的冲突,导致了哈扎尔王国的衰落。全书围绕着他所猜测的导致哈扎尔灭亡的信仰改宗大辩论事件展开,将事件及此后数百年间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以词条形式排列并解说,再按信息分为基督教的红书、伊斯兰教的绿书和犹太教的黄书三部分。三色书内的词条和人物时有互动、互补甚至自相矛盾,至于全书的主旨,或者“真相是什么”,要靠读者根据资料自行辨别和拼凑后得出。这种全方位的开放式结构,

6、使得读者可以从任一色书甚至任一词条读起,然后通过关联词条在整部书里迂回穿梭,参与创作,自行寻找谜底和结局。这样的阅读形式彻底颠覆了传统思维,使得整个阅读过程如同穿行于回环往复、扑朔迷离的岁月迷宫。  本书虽然涉及到许多真实历史人物,有着丰富的宗教知识,但由于的想象力太过天马行空,反而使哈扎尔这个历史上曾真实存在过的王国读起来更像是虚构的世界。虚幻是本书承载信息的重要元素,无论是梦、传说,还亦真亦幻的文学世界由.zbjy.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是“史料记载”,都光怪陆离、亦真亦幻,而历史的真相就隐藏在海市蜃楼般的片段中。虽然大部分有所隐喻,但很多信息散落书中,如同乐曲中的炫技部分,

7、游离于主旋律外,却充满无穷魅力。比如序言中神秘地提道:“这个版本共印五百部,其中之一由达乌勃马奴斯用剧毒油墨印刷而成。这部沾着毒汁的词典由一把金锁锁住,和另一部上了银锁的辞典放在一起。1692年宗教裁判所下令销毁达乌勃马奴斯版的辞典时,只有这两本逃过劫难得以幸免。这样一来,那些胆大妄为的人或异教徒若读了这部禁书,定遭死亡之凶。谁若打开此书便会立刻全身瘫痪,胸口像被针尖刺中一般。读者会在看至第九页上的这几个字时死去,它们是:词句已成血肉。倘若读者同时阅读带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