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ID:24512768

大小:6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_第1页
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_第2页
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_第3页
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靖州县杨梅栽培面积约7.2万亩,主要分布在坳上、艮山口、江东、铺口、太阳坪、平茶、飞山等乡镇、管委会,种植品种主要是荸荠、东魁杨梅。为了贯彻农业部2014年植保工作要点和省植保植检站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工作精神,现将我县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总结如下:—、杨梅病虫害种类介绍杨i每病虫及其有益天敌的种类多,但危害严重的病虫害种类较少。主要害虫有蚧売虫类、粉虱类、蛾类、鞘翅目类、果蝇和白蚊等;主要病害有褐斑病、肉葱病、癌肿病、赤衣病、干枯病、枝腐病和枯梢病以及根结线虫病等。1、杨梅癌肿病。

2、主要危害枝干,初期在被害枝上产生乳白色小突起,表面光滑;后渐扩展形成肿瘤,表面凸凹粗糙不平,木栓质变坚硬变成褐色或黑褐色,严重时造成病枝枯死。2、杨梅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面上出现针头大小的紫红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呈浅红褐色或灰白色,边缘褐色,直径4-8毫米。后期在病斑中央长出黑色小点,是病菌的子嚢果。当叶片上有较多病斑时,病叶就干枯脱落,受害严重时全树叶片落光,仅剩秃枝,直接影响树势、产量和品质。3、杨梅干枯病。主要危害枝干,初期为不规则暗褐色的病斑,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不断扩大,并沿树干

3、上下发展。被害部由于水分逐渐丧失而成为稍凹陷的带状条斑。病部与健康部分有明显裂痕,发病严重时,病部深达木质部,当病部围绕枝干一周时,枝干或植株即枯死。在后期病部表面着生很多黑色小粒点,即为分生孢子盘,初期埋生于表皮层下,成熟后突破表皮,使皮层出现纵裂或横裂的裂口。4、杨梅枝腐病。发病初期树干皮层腐烂,皮层病部呈红褐色,稍隆起,组织松软,提早衰败。后期枝干枯萎,病部失水干缩,呈凹陷状,变为黑色,并有黑色小粒点着生,小黑点上有很细的刺毛。5、杨梅赤衣病。主要危害杨梅枝干。发病后,明显的特征是主干、主枝、侧枝及小枝的被害处覆盖一层

4、橘红色霉层,以后逐渐蔓延扩大,龟裂成小块,树皮剥落,露出木质部,其上部叶片发黄并枯萎,导致树势衰退,果型变小,品味变酸,最后枝条枯死,直至全株枯死。本病除危害杨梅以外,还危害苹果、柑橘和枇杷等。6、杨梅根腐病。先从杨梅根群的须根上发生,后向侧根、根颈及主干扩展蔓延。在病根的横断面上可见两个褐色坏死环,即为根的形成层和木质部维管束变褐坏死的环,最后导致树体衰败直至枯死。其中急性青枯型主要发生在10年-30年生的盛果树上,占枯死树的70祐右;慢性衰亡型主要发生在衰老树上,从出现病症到全树枯死,需3年-4年。7、杨梅根结性虫病。病

5、树地上部呈现叶片黄化,落叶,枯梢乃至枯死等典型衰退状。发病初期,须根形成大小不一的根结,小如小米粒,呈圆形、椭圆形或串珠状,表面光滑。剖开根结,可见乳白色嚢状雌成虫及棕色卵嚢。发病后期,根结表面粗糙,呈黑赤色腐烂,根皮腐烂脱落,中留中柱,无臭味;有的病树须根减少或呈须根团,根结量减少或在根结上再次发生根结;重病树根系全部腐烂,叶片枯黄甚死株。8、杨梅小叶病。各类枝梢生长停止提前,主梢顶部枯焦而死,在其侧部抽生短缩的丛生枝,病枝节间缩短,叶数减少,叶片短狭细小,叶面粗糙、叶肉增厚、叶质硬脆、叶脉凸起,叶柄及主脉局部褐色木栓化或

6、纵裂。嫩叶长期不能转绿,远看焦黄色,重病树嫩叶早期焦死。病枝不易形成花芽,即使形成也量少质差,产量锐减。9、杨梅梢枯病。小叶、枝梢丛生,枯梢,不结果或很少结果,节间短,新梢顶芽萎缩。叶形小,叶色暗而无光泽,叶质脆硬。10、杨梅卷叶蛾。以幼虫在初展嫩叶端部或嫩叶边缘吐丝、缀连叶片呈虫苞,潜居缀叶中食害叶肉。当虫苞叶片严重受害后,幼虫因食料不足,再向新梢嫩叶转移,重新卷叶结苞为害。杨梅新梢受害后,枝条抽生伸长困难,生长慢,树势转弱。严重为害时,新梢呈一片红褐焦枯,对杨梅幼树提前结果,早期丰产及产量都有很大影响。二、绿色防控技术介

7、绍杨"梅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综合应用性诱剂引诱、灯光诱杀、色板诱捕、生物农药使用及农业配套等几大技术,因地制宜合理采用生态控制、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控制杨梅病虫害。1、农业防治技术。就是通过筛选抗病虫品种,加强杨梅果园管理,平衡施肥,科学修剪,合理种植达到控制杨梅病虫害发生的技术措施。2、灯光诱杀技术。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选用了能避天敌习性的光源、波长、波段,而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的诱杀力,对天敌相对安全,对害虫诱杀量大,种类多,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压低

8、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害虫。3、性诱剂使用技术。昆虫性诱剂是仿生高科技产品,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虫至诱捕器,杀死雄虫,达到防治虫害的一种新型防治技术。防治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极其友好;确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