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初探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初探

ID:24589591

大小:5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5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初探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初探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初探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初探(摘要)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抓住开读的最佳时段,培养学生从小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指导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小学生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抓住开读的最佳时段,培养学生从小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中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1掌握题目与文章内容的关系,使学生看到题目,就能想到文章写的大致内容是什么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题目与文章内

2、容是一致的,题目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无论是精读、略读、速读、浏览,都必须注意文题联系。培养这种能力,要在每教一篇文章时,都要叫学生说:你见了题目想到了什么?从题目上看这篇文章写的是哪方面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打开思路。1.1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1.2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主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乂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2抓文

3、章的概括句、提示句,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这样一些问题: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二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其至可以舍去。2.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2.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吋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冋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冋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会按照语言的描述进行再造想象学生读了课文后,要能在头脑中再现生活画面,把语言变成活生生的图像。如《海上日出》一课,巴金写此文的目的是让他哥哥,也领略一下海上曰出这一伟大的奇观。教学时要把作者的

5、语言描绘,变成学生脑子里的图画,使学生受到感染。为达到这一S的,就要让学生在阅读吋抓住描写天空的颜色、太阳的颜色与形状变化的词语,通过放录咅、有表情朗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边读边想,直至在头脑中出现画面,并让学生把这种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培养再造想象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且对作文大有好处。4掌握不同文体课文的学4方法一是读记事的文章应特别注意吋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二是读写人的文章,能够注意人物的整体形象,并能注意在文章当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挑山工》结尾,“我”画了一幅画,并且一直挂在书桌前。他之所以要画幅画,而不是写一

6、两个句子,就是说明“挑山工”这个整体形象对他产生了激励作用。那么如何使学生形成人物整体形象呢?冇效的方法是让他们边读边想象,或听别人读自己想象采用自读、默读,把注意力放在想象形成画面上。三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能够注意景物的整体形象。让学生自己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师不要包办代替,限制学生的想象力,要给学生留再创造的空间。四是读以事喻理的文章,要使学生能够注意事物的某一特点与人物观点相联系的地方。5掌握一边阅读一边做一些简单的圈、点批、注的方法对浅显的文章能做到一些简单的分析比较、概括,能看出文章中一些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技巧。因为边读书边做笔记对内容的记忆更牢固,而i

7、L还留下了可供日后查找的第一手材料。随着读书越来越多,笔记越来越厚,同学们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活跃。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使学生积累了许许多多优美的语句,写作文吋信手拈来。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既锻炼了学生的笔下功夫,又加深了学生的记忆,还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6学:>」准确运用词语,学会“咬文嚼字”教师要有意安排一些这类训练,如《燕子》最后一段,写远处的电线用“几痕”而不用“几根”,就能突出体现景物若有若无的特点,非常贴切。小学语文教学讲宄的是字词句篇的教学,教学时,如果我们抓住了文中最关键的词语,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语、句子想要表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