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治疗体会

慢性心衰治疗体会

ID:24598099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慢性心衰治疗体会_第1页
慢性心衰治疗体会_第2页
慢性心衰治疗体会_第3页
慢性心衰治疗体会_第4页
慢性心衰治疗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心衰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慢性心衰治疗体会【关键词】慢性心衰中医药疗法补益心气养阴温阳  心力衰竭是由不同病因引起心脉气力衰竭,心体受损,心动无力,血流不畅,逐渐引起诸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心悸、喘促、尿少、浮肿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危重病证。中医最早自《内经》始没有心衰的病名,但在后世诸多医家的医书中均可见“心悸”“喘不得得卧”“心水”等描述,直至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心脏门》中首次提出“心衰”一词,曰“心衰则伏”。近人根据现代医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表现,冠以“心衰”而名之。近年中医对心衰的研究,无论是从病因病机的认识上,还是临床遣方用药、实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笔者经多年

2、对心衰的研究,总结经验,颇得体会,供同仁商榷。  1补益心气最为要  心主血脉,是指心与脉直接相连,互相沟通,血液在心和脉中不停流动,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在这一过程中,心气发挥着主要作用,心气足才能使血脉通利,血液运行顺畅,从而使五脏六腑、形体官窍得到正常濡养。气为阳,阳为气之体,气为阳之用。各种原因导致心气虚,心气虚则心动无力,久之则心力内乏,乏久必竭,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心气虚贯穿于心衰的全过程,因此补益心气是心衰治疗的主要大法,补气药物首推参芪。《万病回春》言人参“扶元气,健脾胃,进饮食,润肌肤,生精脉,补虚羸,固真气,救危急。”不同品种的人参制品

3、,如红参,西洋参,生晒参均具强心的作用,其中红参的效果最好,一般调理,每天可用3~5g,病情明显可用10g,严重者可用15~20g,危重病人可用到30g。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可以益卫气、实腠理、固表止汗、通调水道、行水消肿,现代研究黄芪具有强心作用,可使心脏收缩幅度增大,排血量增加,对中毒或疲劳衰竭的心脏更为明显,远期疗效更为满意。如气虚血瘀时,黄芪与活血药同用,可起到活血而不伤血,并可养血之功。白术不单健脾益气,还可化痰、燥湿、行水,因此在气虚为主的心衰病人中也是常用中药。此症型常见心衰初期或慢性心衰经治疗病情相对稳定,相当于心功能1~2级病人,若不伴有反复

4、心动过速或心房纤颤,可不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以中药益气活血为主,可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  2养阴贯彻始终  心居胸中,为宗气所聚,心气亏虚,使气不生津,津随气耗,出现阴虚;或心气亏乏,不能固护,营阴不能内守;或气(阳)虚日久,阳损及阴,出现气阴两虚。慢性反复发作之心衰病人,长期应用利尿剂或抗生素治疗,利尿剂直伤阴津,抗生素乃苦寒之品。由于阴阳相互依存,心衰日久,由气虚而损及于阴;或久用、过用温燥而伤阴;或浮肿病人应用利尿之剂,使阴液亏耗;或由于痰血有形之邪瘀滞日久而化热伤阴。虽然心衰病人基本病机为心气力衰竭,但由于心气耗散,不能固护营阴,阴液不足常伴随整个病程

5、。两颧红,五心烦热为阴亏虚阳上扰之征。有些病人甚则出现口干渴,渴而喜冷饮,此非实热,乃心衰日久,多脏虚损,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阴虚燥热所致;津伤肠燥,还可出现大便秘结不行。益气养阴多参麦,所以人参、麦冬是必不可缺的常用药物。《日华子本草》言麦冬“治五劳七伤,安魂定魄”,《本草汇言》言其“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本证型虽为气(阳)阴两虚,但气虚为之始,阴虚为之渐,气虚为本,故治疗上,即使阴虚较重,也不能舍其气而单补阴,益气温阳贯彻始终,张景岳谓:“善补阳者当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另外,心阳失敛更易外散,故治疗益气养阴,并配以酸收,常用麦

6、冬、五味子,一使阳气内守,温运心脉,二可防止温阳化气药物辛温伤阴散气。阴虚生热,病人常见心烦,可加黄连、生地黄。大量或长期应用利尿剂的病人,常出现口干渴而喜冷饮,可用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用量可达50~100g。大便干结者,可加大黄、元明粉。养阴多以甘寒之品,不可过于滋腻。(责任编辑:admin)  3温阳为其大法  由于心气力不足,血不能行全身以濡养诸脏,肾失所养或它病本身导致肾虚。脾为后天之本,心肾阳虚,不能温煦脾胃,可使中焦运化无权,湿浊内蕴。同时“血不利则为水”,使水邪内泛外溢,凌心射肺,郁阻心阳,悸喘不宁。心阳根于肾阳,阳气衰竭,使心气外脱,心液随气外泄,故出

7、现阳衰气脱,此阳虚不单心阳虚,脾阳、肾阳皆虚,使土不制水而反克,肾不制水而妄行,水邪泛滥,内蓄外溢。阳虚是关键,水泛是其标,其水为阴水。诸脏皆病,三焦气化不利,津聚不行,瘀血内停,瘀于心脉则见胸中隐痛,瘀于肺则短气喘促,瘀于肝则胁下积块等。瘀血水饮虽继发于心气亏虚,但一旦形成又可进一步损伤阳气,形成由虚致实,由实致虚的恶性病理循环。因此慢性心衰病人,阳虚是其病机关键,喘促,浮肿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温阳是本证的主要治法。温阳药中首推刚燥之附子,因附子性温有小毒,含乌头碱,故应炙用,用时先煎30min,用量10~15g,最大可至20g。肺心病心衰时,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