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肱骨下端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

小儿肱骨下端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

ID:24722446

大小:69.0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小儿肱骨下端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_第1页
小儿肱骨下端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_第2页
小儿肱骨下端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_第3页
小儿肱骨下端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儿肱骨下端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肽骨下端骨折的手法整复治疗石峰(空军犯163部队医院150010)【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0-0041-01【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2例,手法整复+肘部可旋转活动的外固定托。结论牵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仍是治疗此种骨折的首选方法。【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皮牵引保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在小儿肘部骨折中最多见,发病率占肘部骨折的50%〜60%,发病高峰在5〜8岁。因儿童时期,肱骨髁

2、上部位在结构上最为薄弱,加上前关节囊及侧副初带相对较坚固,故在肘部外伤后不易发生脱位,而多造成骨折[1]。该骨折并发神经及血管损伤和后遗症多,占肘部损伤的首位。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2008年1月-2009年12只我们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2例,效果满意,现将临床体会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2例,木组男47例,女15例;年龄4岁〜12岁,平均6岁;致伤原因为摔伤39例,暴力损伤9例,车祸伤14例;左侧骨折43例

3、,右侧19例。1.2临床表现肘部疼痛肿胀、皮下淤斑、肘上局部压痛明显,有骨擦感,肘后三角关系正常。1.3X线表现伸直型骨折35例,其中无移位或轻微移位24例,严重移位骨折18例;屈曲型骨折35例。1.2治疗方法1.2.1固定器材铝材.•根据肢体长短选用不同长度铝板,宽度约3-4公分,厚度0.5公分,长度起白肱骨大结节至腕部,宽一般以患儿前臂宽部为标准,根据伸展型、屈曲型采用不同角度塑型。纸板:塔式垫长3-5公分,厚0.3公分,6块,主要放在后侧。1.2.2整复方法①伸展型骨折:臂丛麻醉下.患者坐位或卧位于整复台

4、上,助手二人:一人由前臂施牵引,另一人由上臂作反向牵引,令患者患肢前臂旋前,各方施牵引,肘在135度。术者用两拇指置于肱骨远折端后侧,其它各指置于肱骨断端近位前方提压折端,使其前后方复位,然后矫正左右移位,牵引屈肘50-60度即可复位。②屈曲型骨折:手法整复与伸展型相反,肘关节固定180度。1.2.3固定方法肱骨髁上骨折复位后宜用小夹板固定,可随吋调整绷带松紧度,同时2周内每隔3〜5天拍X线片一次,观察骨折移位情况。而石膏固定经常因为更换不及吋而使骨折发生错位;移位者复位后应卧床,患肢外展中立位;对移位严重,或

5、因就诊晚、复位后肿胀严重的病儿,需石膏托固定,抬高患肢1〜2天肿胀消退后再行复位或直接牵引复位。通常采用尺骨鹰嘴过头牵引,2周左右即可拆除牵引,行小夹板或石膏固定。2结果本组随访3个月〜12个月,平均6个月:骨折均在4周〜6周内愈合,肘关节功能均在术后3月内恢复。62例中肘关节功能优54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为95%。3讨论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好发于5〜8岁之间,患儿多为儿童,有跌倒外伤史,肘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肘部肿胀;伸直型骨折,肘关节向后突畸形,肘三点关系正常:肱骨髁上部压痛明显:如冇

6、血管、神经损伤、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手部皮肤感觉异常,皮温、皮色发生异常。影像学检查:肘关节正侧位片即可确诊[2】。正位片表现特征:髁上部骨小梁排列连续性破坏,有清晰的骨折线;有些青枝骨折,仅看到皮质的皱折;移位骨折,远端重叠,并向尺或桡侧偏斜;旋转移位X线表现远近端骨横径不等宽。侧位片表现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方移位为屈曲型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损伤。早期的正确处理可以避免后期畸形的发生,并且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对于肱骨髁上骨折的处理,方法有多种,应根据医院自身的条件和医

7、生的技术水平来选择,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原则:伸直型骨折原则上应屈肘80°〜90°位固定,以保证骨折断端稳定,但应以固定后患肢远端血液循环良好为标准。屈曲型骨折应使肘关节固定在屈肘60°位;骨折复位时应先矫正侧方移位,后矫正前后移位:轻度挠偏不必矫正,若复位后骨折远端桡偏尚有1/3不能复位,认为是可允许位置,不必强求再行复位,更不必为追求解剖而使骨折端矫枉过正[3]。但尺偏必须矫正,尺偏型者要求解剖对位,挠侧冇一定嵌插,或轻度矫枉过正肱

8、骨髁上骨折复位后采用小夹板固定,可随吋调整绷带松紧度,同时2周内每隔3〜5天拍X线片一次,观察骨折移位情况。肱骨髁上骨折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此时期整复固定不会影响血运,早以引起人们的观注。我们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整复夹板固定对浅静脉冇一定影响,主要是浅表静脉冋流受限,初期前臂肿胀较重,有时产生水泡,但这不会影响动脉血运。我们采用固定,以后、内、外三方为重点,而动脉在肱骨下端前方,因此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