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ID:24725941

大小:70.4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6

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_第1页
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_第2页
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器严重疾病者,孕妇以及哺育期妇女,对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过敏者等。征求患者治疗意愿后,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苏中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23〜60岁,平均(42.5±12.8)岁;溃疡面直径为0.8〜2.0cm,平均(1.0〜0.1)cm;Hp阳性4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5〜61岁,平均(41.7±10.5)岁;溃疬面直径为0.8〜1.6cm,平均(0.9±0.1)cm;Hp阳性患者4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溃疡直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0.05),具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胶囊进行治疗: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每天1次,每次30mg,于早餐前30min服用;餐后30min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每天3次,每次0.5g,及克拉霉素胶囊,每天2次,每次0.25g。联合用药1周后,改为单纯服用兰索拉唑,连续用药3周。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方剂组成:陈皮12g,柴胡10g,川9g,祝壳10g,苟药12g,炙甘草10g,香附12g,厚朴10g,半夏10g,广木香12g,鸡内金15g及黄芩10g。每天1剂,水煎2次混合得500ml,每次温服25

3、0mL,空腹吋口服,每天2次。方剂加味:对于上腹疼痛程度较高H嗳气呕吐者,加味沉香6g,延胡索10g及砂仁6g(砂仁最后再放入);无精打采、疲倦乏力者,加味党参10g,茯苓10g;痛感急迫、泛酸严重、舌边泛红者,加味焦栀子10g,乌贼骨15g;腹部胀痛者可加味青皮、郁金、以助理气解郁之功;嗳气频繁发作者,加用旋覆花,亦可用沉香降气散降气解郁。4周为1个疗程。服用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1.3疗效评定标准以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作为疗效评定标准[3】: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胃镜检查后患者的病灶消失则为痊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胃镜

4、检查后患者的病灶消失一半以上则为显效;患者症状冇所缓解,经胃镜检查后病灶消失<50%则为奋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没奋发生变化或者更为严重,经胃镜检查后病灶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则为无效。总奋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每组总例数×100%。Hp清除:14C-尿素呼气试验作为诊断依据,呈阴性则表示清除,阳性则为无效。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

5、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Hp清除率为88.4%,对照组Hp清除率为79.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3讨论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类型;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被破坏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引发胃溃疡的重要因素。此外,药物因素、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遗传、环境及精神等因素均与胃溃疡的发生奋关。在胃溃疡疾病的患者中,男性患者占比例较高,且多发于中老年人。胃溃疡在中医学属“胃脘痛”、“吐酸”等疾病范畴,病在胃,与肝、脾等脏器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胃溃疡的病发多以患

6、者情绪不稳定、饮食不节及脾胃虚弱等因素奋关;外邪侵扰及药物刺激也会导致患者胃络受损,最终引发胃溃疡。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加味柴胡疏肝散药方中有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厚朴、半夏、广木香、鸡内金及黄芩等,陈皮与柴胡作用于肝,具有疏解郁气的功效;鸡内金、枳壳及半夏能促进消化,利于缓解胃部疼痛;木香及厚朴具奋疏气解郁的功效;川芎、芍药及甘草具有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诸药合用,能冇效地缓解患者的腹痛,减少泛酸,还能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加味柴胡疏肝散治疗的观察组无论在总有效率(97.7%)方面,还是在Hp清除率(88

7、.4%)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总冇效率(79.1%)和Hp清除率(79.1%),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胃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陈怡凯,蓝创新,周芝彬.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24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25(5):152.[2】叶任高,陆在英.内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87-388.[3】郑筱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