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68例疗效观察.doc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68例疗效观察.doc

ID:53298325

大小: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4-03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68例疗效观察.doc_第1页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68例疗效观察.doc_第2页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68例疗效观察.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68例疗效观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68例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就诊顺序2:1比例分成两组。治疗组68例,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法,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5g,香附10g,川茸10g,陈皮10g,枳壳10g,芍药12g,青皮10g,郁金10g,丹参15g,甘草6Q为协定处方。对照组34例,口服消炎利胆片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示症状、体征及月U囊超声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49例(72.06%)、对照组15例(44.12%),两纟fl爰异有

2、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纟H.治疗示Murhpy征改善情况、胆囊畢毛糙改善悄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o结论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腹囊炎疗效较好。[关键词]慢性胆囊炎;气郁型;柴胡疏肝散[屮图分类号]R57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208(2010)09-0026-02慢性腹囊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迁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丁■作压力的增大,其发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于2006年10月〜2009年3月,应用柴胡疏肝散

3、加味治疗气郁型慢性胆囊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2例均为木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年龄在18〜65岁。依据就诊顺序按2:1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男20例,女48例,平均年龄43.5岁,病程1-6年;对照组34例,男1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4.6岁,病程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稈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1.2西医诊断标准(1)持续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或肩胛区疼痛。(2)有恶心、暧气、返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汕腻食物示加重。

4、(3)病程长,病程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⑷胆變区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5)B超可见胆燄壁毛糙增厚、腹取缩小或变形。1.3屮医辨证标准采川2002年《屮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屮慢性胆囊炎及气郁证的诊断标准拟定。证见:右胁胀痛或心下痞满,疼痛、闷胀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不舒,口苦,纳食减少,暧气频作,大便于结,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微黄,脉弦。1.4排除病例经检杳证实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腹膜炎者;经检杏有胆结石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脑血管、肝、

5、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1.5治疗与观察方法(1)治疗方法:治疗组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治则,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每日1剂,每剂煎成400ml,分装2袋,每袋200ml,早晚各200ml,2个月为1个疗程。柴胡疏肝散加味药物组成:柴胡15g,香附10g,川夸10g,陈皮10g,枳壳10g,芍药12g,青皮10g,郁金10g,丹参15g,廿草6go随证加减:气郁化火加丹皮、炒梔子;肝气横逆,脾胃失运加茯苓、白术;胃气不和加半夏、生姜。对照组口服由上海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消炎利胆•片(国药准字Z200131

6、98)6片,每口3次。两组在治疗期间停服其他治疗胆囊炎的药物,合理饮食。(2)观察方法:治疗期间每2周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B超检杏:使用ALOKASSC-400探头频率为10Hz,由同一名医生操作,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屮、疗程结束后做mB超检查。1.6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2年《屮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0分以上,影像学检杏正常;显效:症状和体征基木消失,症状积分减少60%〜90%,影像学检杏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症状积分减少30%〜59%,煤像学检查

7、有改善;无效:症状和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无改善,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显效率二痊愈率+显效率。1.7统计学方法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2结果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组痊愈+显效49例(72.06%)、对照组15例(4_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治疗后Murhpy征改善情况治疗组治疗后kirhpy征改善58例(85.29%)、对照组23例(67.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2.3两组治疗前后胆囊B超影像学比较治疗纽.治疗后仍存在胆囊壁毛糙者30例(44.12%)、对照组23例(67.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囊壁增厚、胆汁透声差改善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见表2。3讨论现代医学认为木病的发生与胆汁成分改变和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