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纤维素酶的临床研究

低温纤维素酶的临床研究

ID:24739231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低温纤维素酶的临床研究_第1页
低温纤维素酶的临床研究_第2页
低温纤维素酶的临床研究_第3页
低温纤维素酶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低温纤维素酶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低温纤维素酶的临床研宄梁乔慧(广丙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546100)【摘要】目的:探讨低温纤维素酶的临床研究,为以后低温纤维素酶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纤维弧菌作为研究材料,对纤维弧菌分泌的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纤维素酶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0摄氏度,纤维素酶的酶活性达到100%,纤维素酶的活性的最佳酸性值是5,纤维素酶在酸性值4-10的范围内有着很好的稳定性,酶活性一直都处于92%左右。结论:纤维弧菌分泌的纤维素酶是属于低温纤维素酶,只有很强的高活性。【关键词】低温纤维素酶中温微生物纤维弧茵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

2、3)23-0236-01纤维素类物质占植物干重的50%左右,是地球上分布比较广,含量比较丰富的碳源物质,对于人类的利用来说,同时也是可再生资源[1]。目前,我国的能源比较短缺,通过对纤维素的转化以及利用能够解决目前世界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纤维素酶(cellulase)是一种重要的酶产品,是一种复合酶,主要由外切β-葡聚糖酶、内切β-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等组成,还有很高活力的木聚糖酶活力。由于纤维素酶在饲料、酒精、纺织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已被国内外业内人士看好,将是继糖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之后的第四大工业酶种,甚至在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第一

3、大酶种,因此纤维素酶是酶制剂工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利用纤维素酶将废弃纤维类物质糖化,用于制备生物乙醇,缓解能源紧张在分解纤维素时IX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寡糖或单糖的蛋白质或RNA[2]。纤维弧茵是一种纤维素酶的降解细菌,到目前为止,纤维弧茵的低温纤维素酶研究比较少,木文就针对纤维弧菌分泌的低温纤维素酶中的酶学性质做一简单研究,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本实验室的纤维弧菌,主要的产酶培养基有磷酸氢二钾(K2HPO4)、氯化钙(CaCI2)、硫酸镁(MgS04)、氯化钠(NaCI)、硫酸铁(FeS04)、硝酸钠(NaN03),这些培养基都为lg。需要100ML

4、的蒸馏水。1.2研究方法1.2.1制定纤维素酶液。将活化后的菌种,采用百分之十的接种量,接种于培养基中,温度为28摄氏度,每分钟以180圈的速度将其振荡,需要五天的吋间。将收集后的培养液,以每分钟六千圈的速度进行摇匀,纤维素酶液就是上清液。1.2.2测定纤维素酶的活性度。机测定内切CMCase(内切葡萄糖酶)[3]醋酸钠(CH3COONa)缓冲液中加入百分之一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8H16NaO8),再加入稀释过后的纤维素酶液,通过30分钟反应后,采用二硝基水杨酸(DNS)开检测还原糖的生成量。1.结果2.1纤维素酶的温度反应特性通过在0摄氏度-70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测定纤维素酶的相对酶活

5、性,以及反应的最佳温度,通过测试结果得知,在0摄氏度吋,纤维素酶的活性是60%,纤维素酶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0摄氏度,纤维素酶的酶活性达到100%。依据低温纤维素的概念,可以初步断定纤维弧菌中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低温纤维素酶。如下表1所示:表1纤维素酶的温度反应特性2.2纤维素酶的PH反应特性采用磷酸氢二钠(Na2HPO4)和柠檬酸配制(C6H8O7)配制PH值在3-8的缓冲液,采用甘氨酸(C2H5NO2)和氢氧化钠(NaOH)配制PH值在9-10的缓冲液,然后将纤维弧菌的培养基加入到不同酸性值的溶液中,在温度为40摄氏度条件下,测定纤维素酶最佳活性的酸性值。如下表2所示:纤维素酶的活性的最佳

6、酸性值是5。表2纤维素酶的PH反应特性2.3纤维素酶的pH值稳定性将相同容量的纤维素酶液放入到不同酸性值的缓冲液中,在这期间一直放到4摄氏度的冰箱中,经过一天吋间后,在40摄氏度的条件下,等到半小吋后,观察期酶活性,如下表表3所示;可以看出纤维素酶在酸性值4-10的范围内有着很好的稳定性,酶活性一直都处于92%左右。表3纤维素酶的pH值稳定性1.讨论纤维弧菌是一种降解纤维素的中温细菌,其中纤维素酶具冇中温的反应特性,它与其他的低温纤维素酶的特性相比较,也能够通过与蛋白质分子进行综合,从而降低蛋白质的稳定性质[4-5]。在上面的研宄中,可以看出纤维素酶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0摄氏度,纤维素酶的

7、酶活性达到100%,纤维素酶的活性的最佳酸性值是5,纤维素酶在酸性值4-10的范围内有着很好的稳定性,酶活性一直都处于92%左右,是典型的低温纤维素酶,具有很强的高活性。因此,通过对苏研究,为以后的低温纤维素酶的应用提供依据。参考文献[1】董硕,张庆芳,王鑫.低温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报2011,(23):7-41.[2】侯进慧J小会刚,郑宝刚.一株产低温纤维素酶细菌的初步分析[」].生物学通报2010,45(0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