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结构与解构

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结构与解构

ID:24792186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6

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结构与解构_第1页
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结构与解构_第2页
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结构与解构_第3页
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结构与解构_第4页
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结构与解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结构与解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结构与解构旅游开发对乡土传统文化的结构与解构  费孝通先生在其《乡土中国》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中国社会的结构本质上是乡土性的,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具体乡村旅游中,乡土文化是开展乡村旅游所依托的资源,本文中所提到的的乡土文化的结构(construction)表述的是费先生笔下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稳定形态,而乡土文化的解构(deconstruction)则意味着在原有的文化形态之上,不断变化实现质态的转变。从结构到解构则展现了在乡村旅游的影响下,传统乡土文化结构的演变动态过程传统的乡土文化逐步瓦解,新的文化逐渐形成并趋于阶段性稳定。  一、田野点:

2、人类学视野下的乡土传统文化产业  1990年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和文化旅游观念而兴起的乡村旅游,成了中国大陆四处可见的一种文化景观。乡村旅游可以是到乡村去体验和本文由.L.收集整理体会一种怀旧的感觉,毕竟乡村可以成为人们记忆中与过去联系在一起的场景。本文所讨论的三交镇,正是一个伴随着黄河旅游开发而兴起的乡村旅游特色的个案。  三交镇地处吕梁山麓,黄河东岸是柳林县和石楼县交界的地方,黄河对岸又是陕西省绥德县与清涧县接壤的地方,所以自古就有鼓击震两省、鸡鸣惊四县之美誉。共18个行政村,20770人,全镇辖区面积11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46822亩,其中枣林面积21075亩,退耕还

3、林面积10600亩,年产红枣1500万斤左右,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枣第一镇,2008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被山西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旅游名镇,2011年人均纯收入4970元。  这里是农业部命名的中国红枣第一镇,也是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的所在地,黄河的雄魂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有远近闻名的国家3A级黄河三峡母亲峰旅游区、红军东征纪念馆、刘志丹纪念亭、明清古街、古寨堡、闯王寨等。这里所开发的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面积达31平方公里之大,黄河冲浪里程达15公里之长,都力拔全国黄河旅游之头筹。每天吸引着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众多游客,古镇的名声越传越远。为进一

4、步开发黄河母亲峰景点,现计划投资3000万元,对黄河母亲峰景点进行规划、景点的打造、农家乐的开发等,把三交打造成全国著名的旅游新镇。  而这一系列旅游项目的开发,对黄河沿岸的这一历史文化古镇三交镇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交黄河风情游每年前来游客三十万余人,可创收入达四百万元,成为古镇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乡土传统文化也伴随着对外界文化的吸纳而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与重组,从基本的生活方式到精神层面、制度层面都经历一场变革。  二、结构: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结构与守土文化  费孝通先生认为在人类学的概念里,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或者群体,共有的生活方式与观念体系总称,而民族或者群体的范围是

5、可大可小的。他还认为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乡土传统文化结构,主要是指共同生活的人群在长期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并高度认同的民族经验,包括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伦理准则、生活理想等等。  对任何现实的理解与认识,都有它无法摆脱的先行结构,这就是传统。乡土文化的结构就是中国传统乡村所共同具有的、相对稳定的传统。这些乡土传统知识在相对的文化板快中,形成独有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形态和知识系统,维系着族群自身的文化,并且独立创造适应本族群需要的知识形态,与其他文化知识系统相区别

6、。这些乡土传统知识是其他知识不可替代的,是人类知识创造的特有产物。  费先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对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中,就把中国乡村的传统文化形象的表述为守土文化,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具体诠释。第一,范围的封闭性。三交镇虽然是四县接壤的地方,可人和土地的紧密联系导致了其生活富于地域性,人的活动不会距离自己的土地太远,不同的村落之间缺乏常规联系,各自保留着相对孤立的生活与界限。第二,传统的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第三,这是一个传统的社会,极少变动。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表现为乡土社会千

7、百年所积淀的经验,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很少新的问题。但现代社会,尤其是伴随着乡村旅游大量外来游客的涌入,无疑会对传统经验与文化产生新的碰撞。  以上三个方面相互作为,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稳定的维护着以守土为表现形式的中国传统乡土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结构。但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敲开了封闭乡村的大门,城市文化作为新的文化形态与传统乡土文化发生了相互影响、交流,乡土文化也逐渐开始了其解构过程。  三、解构:乡村旅游场域中的主体互动  皮埃尔布迪厄将场域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