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和鼻窦病变ct诊断

鼻和鼻窦病变ct诊断

ID:24796002

大小:16.17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8-11-15

鼻和鼻窦病变ct诊断_第1页
鼻和鼻窦病变ct诊断_第2页
鼻和鼻窦病变ct诊断_第3页
鼻和鼻窦病变ct诊断_第4页
鼻和鼻窦病变ct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鼻和鼻窦病变ct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鼻与鼻窦病变鼻腔及副鼻窦正常CT解剖鼻窦炎CT表现急性期:窦腔混暗,密度增高,有渗出液时,可见液平面显示(以上颌窦为著)。慢性期:粘膜增厚,可为局限性或弥漫于全窦腔或全组副鼻窦。(正常鼻窦粘膜CT不能显示)。如有高密度钙化常提示霉菌性鼻窦炎。鼻窦骨质无明显改变。急性左上颌窦炎慢性左上颌窦炎粘液囊肿CT表现受累窦腔扩大,其内为均匀一致的水样密度,窦壁骨质变薄移位,但无骨质破坏。如继发感染,可成为粘液性,CT值可与软组织相似。单纯粘液囊肿一般不强化,合并感染时可增强。病史:女19岁左眼球进行性突出8年余CT征象: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左侧额窦、左眼眶后内侧及左筛窦后下方及见一类圆形囊性密度影,边

2、界清晰,左额窦及筛窦壁呈膨胀性改变,窦壁骨质受压变薄,增强病灶未见强化。诊断:左额、筛窦占位,考虑为黏液囊肿。粘膜下囊肿多见于上颌窦。CT表现:窦腔内有圆形外突的囊性肿块,以广基底附着于窦壁上,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右上颌窦黏膜下囊肿鼻窦恶性肿瘤副鼻窦良性与恶性肿瘤的比为1∶3。副鼻窦癌中,以上颌窦癌最常见,鳞癌最常见。上颌窦癌CT表现窦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可清晰显示窦腔壁骨质破坏,一般无窦腔扩大。起源于上颌窦顶部的肿瘤,向上发展可累及眼眶和筛窦。鼻咽腔正常解剖鼻咽部:位于鼻腔后方,上自颅底,下至硬腭。前壁为鼻后孔及鼻中隔后缘;顶壁由蝶枕骨构成,与颅底关系密切;后壁为枕骨基底部及第一

3、、二颈椎体;外壁为咽鼓管咽口、圆枕、侧隐窝。形态主要有方形、长方形、梯形及双梯形四种。方形出现在软腭水平;在软腭之上平面为长方形;在咽隐窝层面鼻咽腔后边较长而呈梯形;在两侧咽鼓管隆突平面则形成双梯形。其形态与咽鼓管及咽隐窝是否张开有关。翼腭窝:为上颌骨体、蝶骨翼突和腭骨之间的窄间隙,深藏在颞下窝的内侧。翼腭窝颞下窝颞下窝翼腭窝鼻咽血管纤维瘤(nasopharyngealangiofibroma)又称青少年出血性纤维瘤,是一种无包膜的血管性良性肿瘤。多见于10~25岁男性。肿瘤起源于鼻咽顶部或翼腭窝,呈膨胀性生长,可进入鼻腔和副鼻窦。CT表现翼腭窝内软组织肿块,压迫上颌窦后壁,并向前推移

4、,翼腭窝扩大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血管纤维瘤有明显的均匀强化。CT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扩散范围。颈动脉造影,可见由颈内动脉供血的有丰富血管的肿瘤。男,21岁,鼻塞、涕血一年,近期加重。CT平扫示左侧鼻咽部、后鼻孔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其内密度均匀,边缘光整、锐利,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邻近骨质受压、吸收。考虑: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男性多见。绝大部份是鳞状上皮癌。咽隐窝为最常见的鼻咽癌原发部位。主要症状是鼻塞、头痛、回缩性涕血、耳鸣、无痛性颈淋巴结肿大、浆液性中耳炎、鼻出血等。CT表现咽隐窝变平、消失或有软组织突起。鼻咽顶壁、侧壁或后壁肿胀或肿块。咽旁间隙变窄、闭塞,颈淋巴结肿大。颅底骨质

5、破坏:主要部位是破裂孔、岩骨尖、蝶骨大翼、卵圆孔、棘孔、枕骨斜坡等处。浆液性中耳炎。喉的正常CT解剖喉上起会厌,下至环状软骨。可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及声门下区。声门上区:从会厌软骨的游离缘至假声带和喉室,包括会厌、杓会厌皱襞、假声带和喉室。声门区:主要成份是真声带。声带于前联合处汇合并附着于中线的甲状软骨上。后面附着于杓状软骨的声带突。声门下区:上界真声带游离缘的下表面,向下到环状软骨。喉咽部正常CT表现喉癌病理类型:绝大多数是鳞状上皮癌。好发部位:依次为声门区;声门上区和梨状窝;声门下区较少见。CT表现声门型,一侧声带局限性增厚,晚期见软组织肿块,当前联合厚度超过2mm,提示肿瘤侵犯前

6、联合。声门上型:声带上区异常软组织肿块,喉腔变小。声门下型见声门下区见异常软组织影。晚期肿瘤组织广泛侵犯很难分辨肿瘤起源。女54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CT平扫:左侧会厌及左侧杓会厌皱襞见增厚明显,左侧室带增厚,并有结节样突出,双侧梨状窝充气良好。会厌左前间隙、左侧喉旁间隙消失。喉软骨未见骨质破坏。扫描范围颈部见多发肿大淋巴结。CT诊断:喉癌并颈淋巴结转移。耳部、颈部病变耳部1、正常解剖a、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外1/3为软骨,内2/3为骨性外耳道。b、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及乳突鼓膜:外耳与中耳分界,骨棘间线状软组织密度影。鼓室:为含气空腔,位于鼓膜与内耳道外侧壁之间,前借咽鼓管与鼻咽

7、部相通,向后以乳突窦入口与乳突窦及乳突气房相通,鼓室内含有听小骨、韧带及肌肉。内耳: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骨迷路由致密骨质构成,包括前庭、半规管及耳蜗。前庭;耳蜗之后,半规管之前,CT为椭圆形低密度影。耳蜗:前庭之前,形似蜗牛壳,CT为螺旋样低密度影。半规管:外、上和后三个半规管,前庭后方,CT为条状低密度影。镫骨耳蜗鼓室窦乳突窦鼓室上隐窝锤骨头跕骨短脚外半规管后半规管内听道前庭面神经垂直部面神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