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全科医业医源资料库:针术与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全科医业医源资料库:针术与灸法的起源与发展

ID:24815213

大小:142.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16

中医全科医业医源资料库:针术与灸法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中医全科医业医源资料库:针术与灸法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中医全科医业医源资料库:针术与灸法的起源与发展_第3页
中医全科医业医源资料库:针术与灸法的起源与发展_第4页
中医全科医业医源资料库:针术与灸法的起源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全科医业医源资料库:针术与灸法的起源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全科医业医源资料库针术与灸法的起源与发展一、针灸的起源(从远古到西周-?~公元前771年)(一)针术的起源——石器时代,不晚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距今四千至一万年前1、针术起源于砭石。砭,帛书《脉法》作“(上为汜,下为石)”,《五十二病方》作“石巳”,均是砭的古写字。(1)何谓砭石?《素问·宝命全形论》载:“制砭石小大”。南北朝·全元起注:“砭石者,是古外治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古来未能铸铁,故用石为针”。《汉书·艺文字》载:“医经者……用度箴石汤水所施”。唐代·颜师古注:“石,谓砭石,即石箴也。古者攻病则有砭,今其术绝矣”。《说文解字》曰:“砭,以石制病也”。清

2、代·段玉裁注:“以石刺病曰砭,因之名其石曰砭石”。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十八曰:“攻病曰药石,古人以石为针”。可见,所谓砭石是用来治病的石头,古人并未规定非要磨制得十分光滑才配称作“砭石”不可!(2)砭石主要用于治疗什么病?《山海经·东山经》载:“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晋代·郭璞注:“箴石,可以为砥针,治痈肿者”。清代·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曰:“砥,当为砥字之误”。《战国策·秦策》载:“扁鹊怒而投其石”,东汉高诱注:“石,砭石,所以砭弹臃肿也”。《管子·法法》载有“痤眩(疽)之砭石”。《灵枢·玉版》载:“故其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锋之所取也。”《素问·异法方宜论》载,“东方之域,其病为

3、痈疡,其治宜砭石”。唐代王冰注:“砭石,谓以石为针也”。《难经·二十八难》载:“奇经八脉……其受邪气,畜则肿热,砭射之也”。《淮南子·说山训》载,“医之用针石”,高诱注:“针石所抵,弹入痈痤,出其恶血”。可见贬石主要用于刺破痈肿及放血治疗。(3)砭石产生的时期据上述含义,未曾加工过的原始自然尖锐石块同样可以刺破人体皮肤、弹入痈肿及放血治疗,更何况石器时代还会加工石器呢?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与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1千年前),二者石器的区别仅仅是创造工艺的粗劣程度而已,其发展变化过程是逐渐的相当缓慢的,以致于直到辽代,我国东北部仍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制作特点的痕迹

4、!赖以确定砭石出现时代的磨制技术也不是新石器时代所独有的产物,它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即已出现!因此,所谓贬石的产生也不会晚于旧石器时代晚期。(4)贬石的用途A、用于按摩:可用于按摩砭石的形状为卵圆形或扁圆形等。1964年在湖南益阳桃博战国墓中出上了一件凹形圆石,凹槽中可容纳一个手指指腹,为原始的按摩工具。1972年在湖南新郑县春秋战国时期的郑韩故城遗址中,发现了一枚砭石,已经具有九针的某些特征,是两端皆用的,其两端的形状与《灵枢》所载的圆针、锋针极为相似。其中的一端为卵圆形,可用于按摩。B、可用于熨法:砭石的形状为球形、扁圆形等。《五十二病方》载:“燔小隋石,淬瑬(醋〕中以熨”,小隋石即椭圆

5、形小石。梁代金息候《砭经》记载的球形砭石可以用于水温法、火煨法、藏身法(藏身边以养其热)。1964年湖南长沙下麻战国墓发掘的一件扁圆形石器,两端有琢磨痕和火烧裂痕,一面光滑如镜,即是可用于熨法的砭石。C.可用于刺破痈肿和放血:砭石的形状为刀形、剑形、针形、锥形、镰形等。韩愈《苦寒》诗中记载,“鋩刃甚割砭”,即指刀形砭石,可以切割痈疡。1963年在内蒙古锡盟多伦旗头道洼新石器遗址中发掘出一枚磨制石针,这根石针长4.5厘米,一端有锋,呈四棱锥形,另一端扁平有弧刃,刃部宽0.4厘米;中身有四棱略扁,横断面呈矩形,可以容纳拇、食二指挟持,经考古工作者等鉴定,认为它是针法的原始工具——砭石。在山东日

6、照两城镇龙山文化遗址采集到两枚锥形匠石,可供放血之用。1955年郑州商代遗址中出土一枚玉质的剑状腹石。1973年河北藁城合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一枚医用石镰,可供切剖脓疱之用。2、针具的发展史砭石→砭木→竹针→骨针→陶针→铜针→铁针→金针→银针→不锈钢针、电针、激光针(现代)等。3、砭木疗法、陶针疗法、竹针疗法、骨针疗法、金属针疗法等针石疗法(1)砭木疗法、陶针疗法:至今都有人在使用,后者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运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卷十中说,“以瓷针治病,亦砭之遗意也”。在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灰黑色陶针,为陶针的使用增添了证据。(2)竹针疗法:从针的繁体字“箴”、“针”形来看,是

7、先使用竹针而后才发展到金属针具的。(3)骨针疗法:从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了穿孔骨针,长82毫米,直径3.l~3.2毫米,针眼处直径为3.l毫米。四川资阳黄鳝溪发现了骨锥。甘肃临夏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七枚骨针。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及禹县瓦店遗址中均发现了骨针。说明原始人除了用骨针缝制简陋的衣物外,还用来刺破令人痛楚难忍的痈肿也是情形所迫,不足为怪,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针刺术。(4)金属针疗法:1978年,在内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