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

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

ID:24824999

大小:6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_第1页
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_第2页
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_第3页
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_第4页
资源描述:

《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刘华林(沭阳仁慈医院儿科江苏宿迁2236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新途径。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输液的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实施一般输液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主要涉及对各种药液外渗以后的处理措施进行归总和汇编,按照科学顺序实施输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较高,输液外渗率明显偏低(P<0.05)。结论:对输液外渗处理方法进行归总汇编以及分析,能够很好地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关键词】新生儿;静脉输液;

2、外渗【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8-0267-02由于新生儿患者血管较为细小,且患儿无法保持稳定,所以很容易在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发生外渗现象,有些药液的外渗能给新牛.儿带来严重不良影响,从而引起医患纠纷问题。为了减少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的发生,笔者就通过护理干预得出了以下的结果。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接受输液处理的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7比23,H龄10分钟到30天不等,平均为8.5到17.5天,发生输液例数432,

3、实施静脉穿刺280;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2比28,日龄10分钟到29天不等,平均为7.9到16.1天,发生输液例数429,实施静脉穿刺为162。两个组别所实施的输液种类均类似,两组新生患儿年龄、性别、输液种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对照组实施一般化的静脉输液操作,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选取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干预护理小组,通过讨论分析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吋发现并归总具体的处理途径。1.2.1印发载有应对各种输液外渗情况所需要实施方法的小册子,以便护理人员参考使用。例如当普通药液或者是辅助性的药液发生外渗时,可以使用95%纯度的洒精,

4、或者50%浓度的硫酸镁溶液进行热敷,也可以使用马铃薯或者生姜等代替这些溶液进行热敷;对于早产儿不宜使用冷敷的处理方式;患儿没有破溃的水疱不宜刺破,而应该使用无醇的碘伏进行涂抹,当出现的水疱面积较人吋,可以在实施消毒以后对渗出液进行抽离,之后再用无醇的碘伏进行涂抹。1.2.2严格把握各种药液的药学特性。一些危险性较高且易于外渗的药液必须注意浓度配比问题。例如氯化钾溶液的浓度必须控制在3%以内,高渗糖药液的浓度必须控制在小于12.5%范围,为提高溶液配比精度,必须使用精密度较高的仪器注射来进行小含量药液的配比,药液配比吋要注意各种药剂片配比的时间顺序,对于部分输液吋间较长的药液注

5、输,护理人员可以将其分为二到三次次注输,每次输液间隔数个小吋。1.2.3外渗现象的预防。在实施静脉注射之前实施相应的血管测试选择。难度较大的患儿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如果患儿出现乱动现象,无法配合进行实施输液,护理人员宜使用温柔的动作进行轻抚操作。为减少猛然致痛对患儿的刺激,可以进行一定的预防和缓解措施,例如在穿刺进行之前先喂食患儿适量糖水;穿刺过程中将乳头放入患儿U中,以此来缓解患儿的过激反应;1.2.4建立干预护理小组的交流平台。各个护理人员能够将了解到的最先进有效的护理方法进行分享和交流,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处理经验传授冇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护

6、理人员也可以进行交流告知,平台管理人员对各种处理措施进行归集汇编,并作出分析和总结。在两个组别进行药液注输的过程中,观察各组实施一次成功穿刺、药液外渗以及静脉发炎的情况,做出相关的统计记录。1.结果本观察结果表明,相比于实施一般护理的对照组,实施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较高,而输液的外渗比率也较小,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个指标的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组别穿刺输液外渗静脉炎次数一次成功次数发生例数发生对照组28024543232502观察组1621564296500x24.7219.810.00P<0.052

7、.讨论在对新生儿实施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发生药液外渗是一种很常见的护理现象,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穿刺水平不合格,输液期较长产生刺激,输液吋针头导致血管受损,以及药液使得血管发生痉挛等。本观察通过具体护理干预,对引起药液外渗现象的输液实施人员水平、血管检测、注射位置选取、按压方法、药液配置、输液吋间和顺序、输液监控、等众多因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从中可以得出,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输液穿刺水平,在拔针的过程中使用棉球,避免按压时患儿乱动引起针眼移动,使用科学的药物进行注输,减轻患儿血管受到药物的刺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