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数学本质构建有效课堂

揭示数学本质构建有效课堂

ID:25025461

大小:7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揭示数学本质构建有效课堂_第1页
揭示数学本质构建有效课堂_第2页
揭示数学本质构建有效课堂_第3页
揭示数学本质构建有效课堂_第4页
揭示数学本质构建有效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揭示数学本质构建有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揭示数学本质构建有效课堂一一从“正弦和余弦”的教学案例谈起临澧县教研室夏顺清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是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思考最多的问题,这里所说的构建有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牛.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下面就以所听的一节“正弦和余弦”课为例,并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和重新设计,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揭示数学木质,构建有效课堂的问题.一、教学案例片段师:(课件演示)如图1,一艘轮船从丙向东航行到B处时,灯塔A在船的正北方向轮船从B处继续向正北方向航行2000m到达C处,此时灯塔A在船的北偏

2、两65°的方向;试问:C处和灯塔A的距离AC约等于多少米(精确到10m)?师:由题意知道AABC是直角三角形,其中∠B=90°,∠A=65°,∠A所对的边(简称对边)BC=2000m,如何求斜边AC的讼度呢?师:上述问题就是: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为65°的锐角和这个锐角的对边长度,想求斜边长度.大家能否用己学的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呢?师略作停顿,接着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探究在直角三角形中,6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有什么规律?师

3、:(在黑板上演示)1.师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65°;2.师用有刻度的直尺量6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长度,让学生说岀度量的结果,并记录下来;3.学生计算6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师要求学生的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学生说出计算结果.6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是约等于0.91.师:你从以上事实发现了什么?生:在有一个锐角为65°的直角三角形中,6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它约等于0.91.师: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二、案例分析在本教学案例片段中,

4、教师试图通过教材上探究版块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如何发现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展开探宄,从而突出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教学的视角看,这节课的数学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但从数学的视角看,这节课的教学没冇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整个探宄活动中,学生看教师画图,度量,只是记下数据进行计算.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透彻地领悟概念的本质,教学中抓不住“本质”就会让课堂成为无效的课堂.三、案例重设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本节课这部分的教学要设计好两个活动:一是数学建模活动,即把实际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5、问题,为新概念的学4作铺垫;二是建构探宄活动,即引导学生在通过自己画图,度量和计算发现在任意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斜边“比值不变”的规律(即概念的本质),从而为概念的形成创造的条件.下面是本人指导下的一次教学尝试.师:(课件演示)如图1,一艘轮船从西向东航行到B处吋,灯塔A在船的正北方向轮船从B处继续向正北方向航行2000m到达C处,此吋灯塔A在船的北偏西65°的方向;试问:C处和灯塔A的距离AC约等于多少米(精确到10m)?[活动1】(数学建模)师:根据题意和图1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吗?1.

6、学生同桌交流,把自己的转化过程说给同桌听,然后形成统-的意见.2.全班交流.3.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根据题意和图1这个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即己知在AABC是直角三角形中,∠B=90°,∠A=65°,∠A所对的边(简称对边)BC=2000m,求斜边AC的长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步我们来探究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有什么规律?[活动2】(探究活动)1.每个学生画两个不同的直角三角形,分别量出其中一个锐角的对边长度和斜边长度(精确到0.1)

7、.2.计算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精确到0.01):3.四个学生一组交流计算结果,组长记录,观察组长的记录,在组内交流每个人都有什么发现.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的组长简要说-说组内活动的情况,重点说直角三角形中选定的锐角的度数,锐角的对边长度和斜边长度以及它们的比值及发现•组1:我们组四个冋学画的八个直角三角形,选定的锐角分别是:25°,31°,45°,65°,33°,67°,65°,80°,通过度量和计算,发现它们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都约等于0.91

8、.教师板书:全班交流后,学生产生了疑问:每个同学人画的直角三角形大小不一样,选定的锐角也不一样,量得的长度也不一样,但比值为什么相等呢?师:为什么同学们画的直角三角形大小不一样,但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总相等呢?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这个教学片段的教学过程自然流畅,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0标非常明确:就是引导学生感悟和揭示数学本质.学生在充分认识和理解数学本质的基础上,自主地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