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心脏病学浮出水面

行为心脏病学浮出水面

ID:25031420

大小:73.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17

行为心脏病学浮出水面_第1页
行为心脏病学浮出水面_第2页
行为心脏病学浮出水面_第3页
行为心脏病学浮出水面_第4页
行为心脏病学浮出水面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为心脏病学浮出水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行为心脏病学浮出水面【摘要】行为心脏病学是行为医学在心血管领域应用的一个新发展,是心脏和心理健康的一个新进展,主张早期干预心理社会危险因素防治心血管疾病。【关键词】行为医学;行为心脏病学;危险因素;早期干预【Abstract】Behavioralcardiologyisoneadvanceinthecardiovascularfieldofbehavioralmedicine,anditistheprogressinthefieldofpsychologicalhealth,edicine;behavioralcardiology;riskfactor;earlyi

2、ntervention行为(Behavior)是人和动物对周围环境影响的复杂反应,行为科学是研究人和动物行为的发生发展,正常和异常行为的特征以及预防和矫正异常行为的科学。1行为科学与行为医学行为科学虽然年轻(1959年),但起点很高,行为科学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并且是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列的第三科学;以心理学为例,研究人脑的结构和功能应归于自然科学的属性,但是,它又研究人们的意识活动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的应用,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因此,心理学是从属于行为科学的一个部分。研究行为科学在医学的应用称为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在行为科学与医学都取得重大发

3、展的基础上,在学科出现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分化是指专业学科的进一步深化,综合是指应提高医务人员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知素质,将心理社会因素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有机结合起来,逐渐提升形成“整体医学模式”(holisticmedicalmodel)。行为医学研究和发展。行为科学有关健康和疾病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等多学科领域的一门科学;行为医学作为一门与多个学科相关的交叉性学科,覆盖面宽,应用范围广对于发病与心理行为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治疗必须通过消除不良的心理行为危

4、险因素以及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的实践证实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恰与行为医学的理论和应用技术非常吻合,因此,“行为心脏病学”之说逐渐浮出了水面。2心血管疾病的现状2006年12月1日,在卫生部发布的我国第一部心血管疾病的报告中,揭示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呈明显增长的态势,目前全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人,血脂异常1.6亿人,超重2亿人,肥胖6000万人,糖尿病患者超过2000万,烟民3.5亿,被动吸烟人数超过9亿,还有大量饮酒和缺少体力活动的人群,这巨大的亚健康人群无疑都是心血管疾病巨大的后备军。我国现患脑卒中70

5、0万人,心肌梗死200万人,每年新发急性心肌梗死(AMI)50万人,心力衰竭400万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达250~300万,其中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各占一半,死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30%~40%,在城市男女人群死亡的顺位中列为第一位。每年主要心血管病的医疗费用达1301.17亿元,其增长速度接近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2倍;预计到2020年心脑血管疾病总的死亡负担还将增加一倍,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必须寻找出既经济又确实有效的防治方法。3行为心脏病学浮出水面1999年纽约的Rozanski教授明确地提出[1]:焦虑、抑郁、某些人格特

6、征、社会孤立以及慢性的生活应激事件等5种心理社会因素,通过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吸烟、酗酒、夜生活、缺少体力活动、持久紧张和高负荷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以及A型和D型行为等,通过激活交感和血小板活性等机理,引起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发生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心理行为危险因素可以加重,并可促发常见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和肥胖等危险因素;因此,心理行为危险因素对于心血管事件的促发作用绝不亚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情绪应激试验可以证实,急性的情绪应激可以促使人与猴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数目和大小均有显著的增加,而在给予各种心理行为干预,如改变饮食结构

7、,适量运动和心理放松等措施后,发现可明显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数目和大小;研究的结果证实,通过心理行为以及药物干预,可以有效地阻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到了2005年,Rozanski等又明确提出:行为心脏病学已经浮出了水面[2];心内科医师应该懂得并学会早期检测和发现各种心理行为和社会致病因素和危险因素的分层,并通过多种途径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具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的人群阐明其危害性,以及应用行为医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发现比单纯应用传统的心血管药物和技术更有效地减少或阻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4心理行为危险因素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3,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