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

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

ID:25081359

大小:5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8

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  _第1页
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  _第2页
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  _第3页
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  _第4页
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  _第5页
资源描述:

《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都市民俗学体系与都市民俗资源保护【内容提要】随着我国城镇化、都市化速率的加快,民俗中心发生转移,都市民俗学作为民俗学的分支学科,其建设已成为一项急迫的任务,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廓清,其研究体系亟待建构。同时,都市民俗资源同乡村民俗资源一样,作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也亟待着手保护。在都市民俗资源类型认定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方略,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关键词】都市民俗学/体系/民俗资源/保护【正文】自20世纪60年代城市民俗学(UrbanFolklore)在英美兴起之后,“城市民俗学”或“都市民俗学”的概念已为国际学界所接受。然而,“都市民俗学”作为民俗学的分支学科

2、,仍面临着理论建设的任务。对中国来说,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都市民俗的比重越来越大,及时地从学科的高度加以理论的概括已是一项不可漠然置之的工作。    一、急迫的任务中国民俗学的工作重点过去一直是放在乡村,以人口占80%以上的农民生活为考察的焦点,“走向民间”主要是走向农民,农耕民俗长期以来成了中国民俗传统的基调。改革开放20年来的巨大变化,突出表现在城镇与都市的迅猛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蜂拥转移,以及城市文化的多样化和国际化。当今社会转型加快,乡镇社会已过渡到城市社会,全国农业人口的比重已减少为总人口的60.9%,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有1.2—1.5亿有待向都市和城镇

3、转移。这样,依存于封闭型乡土的农村民俗正随主体的流动在耗散,而城市民俗在快捷地整合和发展。现代都市民俗已不再像《东京梦华录》一类古书所记录的那样,它与乡村民俗是在自然经济下的一种空间的和行业的离合,而是伴随着经济、文化、信息、金融、产业、教育、政治、外交等变化、发展而不断地选择、增生、融合、播化,并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主导。民俗中心由乡村而都市的变化,带来了一些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廓清的问题。诸如,在当代中国都市民俗与乡村民俗究竟孰为重点?都市民俗源于乡村民俗吗?城市中的风尚能不能称作“民俗”或“泛民俗”?为研究都市民俗而在市区采风调查,在术语上也叫作“田野作业”吗?洋节、新庙会

4、、人造会节等是否应排除在民俗考察的视野之外?外来文化对现代都市民俗的影响有多大?都市民俗学有没有自己的研究体系?这一体系的架构又如何?新兴的都市民俗学是否也有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任务?等等。回答上述问题并建构都市民俗学的理论框架已成为中国民俗学建设的一项急迫任务。由于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理论工作已落后于社会实践,民俗学总结与引导俗民生活的使命正有待及时完成。这不仅是学科理论建设的需要,更是社会实践的要求。    二、都市民俗学的体系作为非农化的都市民俗在中国古亦有之,并伴随着市民群体和市民生活而传演不息,然而,学科意义上的都市民俗研究只是在近年才稍稍受到重视,可以说,中国都市民

5、俗学的体系迄今还未得到清晰的架构。从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角度着眼,中国都市民俗学的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一些支系:1.都市民俗志。民俗志是按一定的方法和体例对民俗事象加以搜集、记录、整理、研究、编写的民俗学成果。都市民俗志应包括都市断代民俗志、都市市别民俗志和都市专题民俗志等基本类型。所谓“都市断代民俗志”,系指按朝代、城市而编写的民俗志,例如,其选题可为“唐代长安民俗志”、“宋代汴梁民俗志”、“明代南京民俗志”、“清代扬州民俗志”、“近代上海民俗志”、“当代广州民俗志”等。所谓“都市市别民俗志”,系指时间不定而空间明确的某城市的民俗志,例如,其选题可为“北京民俗志”、“天津

6、民俗志”、“重庆民俗志”等。所谓“都市专题民俗志”,系指对某都市某一民俗类型的记录,例如,其选题可为“金陵岁时记”、“苏州民艺志”、“长沙婚俗志”等。2.都市民俗论。民俗论属民俗学的基本理论,而都市民俗论是有关都市民俗学的基本理论。它包括都市民俗的定义、类型、特征、性质、功能、研究对象、主体构成、形成背景、变迁轨迹、传播方式、研究方法等,涉及民俗学的内外部规律,以使都市民俗学成为理论严整、架构完善的民俗学的新支系。都市民俗论着重都市民俗的理论概括,它不以阐释、还原、考证、比较等具体研究为任务,具有突出的学科表述的性质。3.都市民俗史。都市民俗史属民俗史学的范畴,它主要由都市

7、民俗发展史、都市民俗研究史和都市民俗学运动等构成。其中,“都市民俗发展史”涉及都市民俗的形成、变迁、整合的过程;“都市民俗研究史”涉及对古今都市民俗的记录、整理、论述和考辨,以及随都市的发展而出现的有关都市民俗研究的理论补充和理论创新;“都市民俗学运动”涉及国内的与国际的有关都市民俗的倡导与研讨、研究成果的集中发表、相关着作的连续性出版、研究组织的成立、国际间的交流等历史过程与现实发展。4.都市民俗专题研究。都市民俗的研究专题包括都市民艺、都市信仰、都市行业、都市社交、都市语言等。都市民艺研究涉及各类口头的与手工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