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师无“差生”的教育理念

培养教师无“差生”的教育理念

ID:25115761

大小:6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8

培养教师无“差生”的教育理念_第1页
培养教师无“差生”的教育理念_第2页
培养教师无“差生”的教育理念_第3页
培养教师无“差生”的教育理念_第4页
培养教师无“差生”的教育理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教师无“差生”的教育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教师无“差生”的教育理念培养教师无“差生”的教育理念面对新的世纪,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的基础。要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自觉培养学校无“差生”的教育理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的人才,但是学生只能在学会常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向创造性学习飞跃。品行或学习上暂时出现问题学生即平时所说的“差生”,品行上表现在调皮、顶嘴、没礼貌、不文明等,学习成绩差主要是基础知识差,而常规学习是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方法。把学生定为“差生”的做法,会使学生在幼小的心灵里受到不公正的评价,精神上受到压抑

2、,产生逆反心理,会造成学生无上进心,教育过程受阻,因而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应该树立正确评价学生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真正达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差生”在品行和学习方面的不良表现形成的原因有:1、父母的不良言行。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家长没有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不过问子女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子女,教子无方,督促不力。还有的家长以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严重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致使孩子成为家长的对立面。家庭父母离异,孩子得不到温暖的教育,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2、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及教师思想教育

3、不力的影响。有的教师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差生”令眼相待,在这种冷漠态度下生活时间长了,“差生”便滋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对优秀生呵护有加,对“差生”置之不理,致使“差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越滑越远。3、社会转型时期不良思潮的影响。面对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随着滚滚潮流在不断变革,思想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消极因素,使部分学生受到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偏离了健康成长的道路。我国教育专家在谈到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时就形象地说:“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会成为危险品”。学校是未成件人接受

4、德、智、体等各方面教育的主要阵地,不应该出次品,也不应该出废品,更不应该出危险品。每一个中小学生都有权利在学校受到完整、系统、全面的教育。可是,目前在一些学校,素质教育天天讲,应试教育日日抓,重智育轻德育,重优生轻“差生”的倾向还严重存在,极个别的学校或班级甚至把“双差生”当作包袱放任不管,或借由劝其退学、转学。这些都有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个未成年人都是祖国未来的人力资源,要树立教育帮助一个“双差生”与培养一个优秀学生同样光荣的意识。在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狠下功夫,进而促使每一个未成年人在学校中健康成长。美国教育家

5、、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与其说学生的个别差异,还不如说学习中的个别差异来得更贴切些。他深信:这种差异大多是学校和家庭造成的也就是说是人为的,而不是天生造就的。既然如此,我们就能改变这些人为的因素,使学生间的差异变小,从而得以大面积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作为学校教师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每个孩子都可以教好,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即便是那些调皮的、贪玩的、学习差的、不太有礼貌的孩子,教师也应该相信,只要教育得法,他们也可以成才。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在学校调皮被开除,可后来成为天才。证明学校“差生”教育是失误的。他们正处于成长阶段,潜力很大,“应该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教学艺术

6、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差生”作为自卑者树立的自信心,好比一棵娇嫩的幼芽。要使“差生”从困境中走出来,就必须让他认识到自己也有别人比不了的优点。作为人民教师,可充分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关心“差生”就像关心自己的“恋人”。为了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才能,学校每年设单项奖励:“进步奖”、“特长奖”、“绿色小卫士”、“勤劳奖”、“孝教奖”、“优秀普通话监督员”、“家庭环保小卫士”、“优秀小交警”等等。现代学校只有尖子生和优秀生,而无“中、差生”。从各个方面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上进,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才能。俗话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是相互的。此话

7、一点不错,只有关爱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才会更加受到别人的关爱与尊重。学校校风:尊师爱生、善教乐学。尊师是爱生的结果,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尽管从社会角色来看,师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传授知识与被传播知识的关系。但是,师生在人格尊严上是不分高低贵贱的,二者完全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关系。从内心应把学生看成人,有血有肉的人,有情感的12全文查看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还会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就是《学记》中的“学然后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