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ID:25180684

大小:1.52 M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1-15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第1页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第2页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第3页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第4页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_第5页
资源描述: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俞伯牙摔琴谢知音》P99作品简介作品名称: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作者:冯梦龙作品体裁:话本出自:《警世通言》年代:明朝作者简介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冯梦龙以其对

2、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一部话本作品,作品讲述了古代非常有名的“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柴夫钟子期,钟子期感叹俞伯牙的音乐“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作品通俗易懂,在当时很受听客的喜欢,它已成为中国古代话本的典范之一。作品综述作品人物简介俞伯牙俞瑞,字伯牙,春秋时的音乐家

3、,曾担任晋国的外交官。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现在的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俞伯牙的作品。后人以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为题材还创作了琴歌《伯牙吊子期》。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清代】丁观鹏《伯牙抚琴图》俞伯牙遇知音钟子期给下列生字注音商贾郢都修聘桑

4、梓驷马兰桡更深回嗔忖度樵夫斫成醴泉僭谈酬酢箬冠gǔyǐngpìnzǐsìzhuólǐjiànchóuzuòruòráogēngchēncǔnduóqiáo················春秋战国时期,官至晋国上大夫的楚国郢都人氏俞伯牙,精于音律,善操琴。一年,俞伯牙奉晋主之命使楚,办完公事,扬帆远乡省亲。不一日,行至汉阳江口,时值中秋,适逢雨止云开,明月当空。伯牙在舱中独坐无聊,命童子焚香,抚琴案间,以遣情怀。方弹一曲,琴弦忽断,伯牙大惊,料有人听琴,遂下船查看。见有樵夫立于岸上,经两厢辩琴论艺,伯牙始知此人非俗士,

5、于是邀其入舟,此人乃钟子期也。主要情节此时,伯牙续弦再操瑶琴,始奏一曲志在高山,钟子期听了,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续奏一曲意在流水,子期又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曲《高山流水》,喜遇知音。上大夫与樵夫结为挚友,相约翌年中秋在钟家重聚。一年以后,俞伯牙重回故地时,子期不幸离开了人间。伯牙面对一丘新土,悲痛欲绝,便在坟前抚琴祭奠,重弹“高山流水”以寄托哀思,琴声惊天动地,哭声悲切,招来山中黎民百姓围观,闻琴韵铿锵,大声鼓掌而散。伯牙见此情景更为伤心,对天长吟:“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吟罢,

6、伯牙从衣间取出小刀,割断琴弦,向祭台上一摔,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从此碎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小说的高潮是在最后的摔琴,可是从文字的分量上来看并不重,因为前面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后面的这一摔。在钟子期的坟前放声大哭,然后抚琴怀念,“那些看者,闻琴韵铿锵,鼓掌大笑而散。”如此深痛的演奏却让听者大笑而散,这其实更加剧了俞伯牙的悲。也许,当时的俞伯牙并没有摔琴的意思,可是看到这样的情景他的心绪已沉痛到极点,于是把那把好琴“摔得玉轸抛残,金徽零乱。”并浩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7、人生在世,能够称得上朋友的人本就不多,而能够当得“相知”的,更是寥寥,于是想到“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一句话中包含了多少的沧桑和寂寞,同时又是多么的满足和安慰。由此对知音的故事有更多的理解和回味。文章主旨问题一俞伯牙为什么会摔琴谢知音?只有钟子期能够听懂他的琴音,是真正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没有了心灵相通的知音,觉得知音难求,精神交往不复存在,于是摔琴感谢真正听懂他的琴曲的知音人钟子期,让摔碎的琴伴随着知音人在地下长眠。人琴俱亡: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为“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之典。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8、,也比喻音乐优美。情同手足:比喻朋友之间关系密切,如同亲兄弟姐妹。问题二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从相遇、相识、相知进而成为知音的?情节如何展开?第一阶段知音缘起中秋月夜,俞伯牙船上弹琴,恰巧被避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了。船上的俞伯牙与岸上的钟子期由于身份地位不同,发生误解,产生了矛盾——相互排弃。第二阶段船中交谈钟子期讲论琴理,尤其是那段精彩乐理独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