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钟子期摔琴谢知音

《俞伯牙钟子期摔琴谢知音

ID:38169526

大小:23.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6

《俞伯牙钟子期摔琴谢知音_第1页
《俞伯牙钟子期摔琴谢知音_第2页
《俞伯牙钟子期摔琴谢知音_第3页
资源描述:

《《俞伯牙钟子期摔琴谢知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一段纯粹的精神之交2009级汉语言文学教育1班王翠312009050101213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在《吕氏春秋》与《列子·汤问》中都有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篇》)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以管仲鲍叔二人之情谊作为引子,引出伯牙子期之事。并以一排偶句式交代了全篇的主旨:“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开篇便知,这文是要讲述一段“相识相知”的情

2、感故事了。不过这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本就错综复杂,夹杂着一系列的生存法则,似乎难以容下“乌托邦”三字。不过纯粹的情感、传奇的故事历来都是普通人所喜闻乐见、欣欣然向往的。一、人与人的交流虽说,冯梦龙此篇小说在文学史上算不得一流,但也不得不说,大大丰富了“高山流水”的故事。伯牙子期之所以称得上千古知音,就必须得说说这二人的身份等级利益(社会关系网)相差甚远。按照一般的社交逻辑来讲,二人不会有什么交集。当然在小说之中,一旦产生交集,往往意味着一个传奇。(一)人物之间的等级差异俞伯牙,可以确认,此人是位极有地位的音乐家、外交家。且看文中这样交代他的地位:“仕至上大夫之

3、位,因奉晋主之命,来楚修聘书”。俞伯牙为强大晋国的和平外交使臣,出使楚国(父母之邦)。可以说,此时的俞伯牙省视乡里、风光无限。作者对此也是花了大量笔墨描写渲染,楚王又是“设宴款待,十分相敬,囎以黄金彩缎,高车驷马。”又是“命水师拨大船二只,兰桡画桨,锦帐高帆。”俞伯牙公事毕,至私事,一路从水路沿江而回,“只因揽胜探奇,不顾山遥水远”。少时,他也是一位“焚香抚琴遣怀”,讲求精神享受的风流才子。钟子期,砍柴人,秉性纯孝。他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舟中大人,不必见疑。小子并非奸盗之流,乃樵夫也。因打柴归晚,值骤雨狂风,雨具不能遮蔽,潜身岩畔。”颇有些落魄的小人

4、物之相。再看其装束,“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解开蓑衣来看,“头上是青布包巾,身上是蓝布衫儿,搭膊拴腰,露出布裈下半截。”按照今天的服饰来讲,钟子期也就穿着雨衣,里面穿着小褂,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短衫帮,社会底层人士。由此可见,俞伯牙与钟子期“一官一民”,从身份地位到学问见识都相距甚远。二人自然是一上一下、一尊一贱、一雅一俗的对应关系。就连那伯牙的侍从对着将要面见大人的樵夫也言道:“咄,那樵夫!下舱去,见我老爷叩头。问你什么言语,小心答应。官尊着哩!”官文化、等级秩序深入人心。仆人言行用词对子期尽显唾弃鄙视之意。(二)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

5、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识相知是层层渐进的情感交流过程。全文情感的发展,以俞伯牙为主,大致可分作五处递进转折,两个高潮。因雨,俞伯牙一行人停驻江岸,抚琴遣怀。钟子期言:“闻君操琴,少住听琴。”俞伯牙大笑:“山中打柴之人,也敢称听琴二字!”钟子期倒也不卑不亢,道出伯牙所弹之曲名。俞伯牙也及时转变态度,“先生果非俗士”请君登船。这是一处转折。且待樵夫登船对俞大人长揖而不跪,这位晋国大臣只见其是短衫布衣,便只一努道:“你且坐了。”这是第二处转折。二人交谈片刻,伯牙只听这子期将伏羲瑶琴的来历、弹奏技法阐释一番,立马改用谦称:“足下”。不是先前你我之称,这又是一处转折。二人一

6、弹一听,“志在高山流水”。伯牙大惊,推琴而起,与子期施宾主之礼。“失敬失敬!先生高名雅姓”命童子点茶。这是一处递进,也可以说是二人情感线上的第一个高潮。此后二人便相谈甚欢。“茶罢上酒,与之共饮。”结为兄弟相称,不负知音契友。这可算作是一处递进。二人眷恋不舍,各自归家,相约来年秋相逢,为全文情感的一个舒缓点。直到“子期亡故,伯牙拜坟奏琴,上表归林,迎子期二老到家以尽天年”作为二人情感的收尾,而俞伯牙“上坟痛哭、吟诵短歌”也是最后一个高潮。二、浓厚的抒情气质冯梦龙的此篇小说,虽带有些市井话本之气,但文中不乏诗情画意的抒情气质。这种气质贯穿了全文,并有效地渲染了俞伯

7、牙钟子期的情谊。(一)以琴为核心以山水为背景整个故事发生在楚国水域。自古沅湘、长江流域就蕴含着骚雅之情。钟子期与伯牙二人整个故事以“琴”为线索串联而成。“伯牙弹琴、子期听琴、伯牙设琴问、子期答琴问、伯牙奏高山流水、伯牙知高山流水、伯牙中秋奏琴、伯牙拜坟奏琴、伯牙摔琴谢知音”。有关弹琴论琴的篇幅可达全文一半以上。由此可见,“琴”是故事的核心线索、“琴”是二人情谊的象征。“琴”这一物件本就有深厚的人文气息,也是作为文人雅士内在品质修养的标识之一。在文化因子之中,音乐与文学一样都有传内心之情(遣怀)的功能。弹琴者是情感的宣泄方,听琴者是情感的回应方,因而“弹琴者”与

8、“听琴者”向来意味着相知相交的珍贵情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