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病起于过用”谈《内经》养生观论文

从“生病起于过用”谈《内经》养生观论文

ID:25218117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从“生病起于过用”谈《内经》养生观论文_第1页
从“生病起于过用”谈《内经》养生观论文_第2页
从“生病起于过用”谈《内经》养生观论文_第3页
从“生病起于过用”谈《内经》养生观论文_第4页
从“生病起于过用”谈《内经》养生观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生病起于过用”谈《内经》养生观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生病起于过用”谈《内经》养生观论文..【摘要】“生病起于过用”出自《素问·经脉别论》,它提出生病起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药物等因素过用的发病观。同时,它也蕴含了大量的养生观思想,体现为顺应四时阴阳养生观、调和饮食五味养生观、调摄精神情志养生观、劳逸结合养生观、药物调理养生观。这些养生观思想为人类的养生保健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四时阴阳饮食五味精神情志药物调理《黄帝内经》是我国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医学宝典,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全书包括《素问》《灵枢》各九卷,系统地阐述了如何从脏腑、经络

2、、病机、诊法、治则和治法等方面认识和防治疾病的内容,同时也包含了大量的养生理论与方法。“生病起于过用”理论出自《素问·经脉别论》:“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高士宗注:“过用,即饱甚、夺精、远行、恐惧、劳苦也”。由于人体脏腑、经脉、气血的功能活动及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各种内在或外界的因素(如气候、饮食、情志、劳倦、药物等)对人体的影响超过了机体自身功能活动范围及调节能力,就会导致机体功能活动失常,阴阳失调、气血失和、经脉不利,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内经》在提出生病起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药物等因素过用的发病观的同时

3、,它也论述了针对这些发病因素相应的养生理论,笔者就此作简要论述。1顺应四时阴阳养生观《内经》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和万物一样,都应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若自然界发生变化,人体亦发生与之相应的反应。故《素问·宝命全形论》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所以,养生就必须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四时的生长收藏变化规律。如正常的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气候变化,有利于自然界的生长化收藏,人应之,就不会生病或少生病。而气候反常,诸如冬寒过甚、夏热过甚,或冬应寒反热,夏应

4、热反寒等,人应之,则易发生疾病。人们只有掌握和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才能维持人体健康。《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有至人者,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有贤人者,法则天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认为养生的奥妙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界的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善于掌握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并积极主动地利用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规律以避害就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更详细论述四时阴阳生长收藏规律以及顺从四时阴阳养生的方法,即“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5、,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於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定,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之应,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人们应在自然界生气勃勃、万物欣欣向荣的

6、季节里,顺应天地生发之气以养“生”;在万物发育成长的季节里,顺应自然界繁荣茂盛之气以养“长”;在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里,应效法天地收敛清肃之气,使神志宁静养“收”;在树木凋零、昆虫蛰伏、水冰地冻、万物闭藏的季节里,应当避寒就温,法天地闭藏之气,使阳气潜藏于内以养“藏”。如在起居方面,即在起床、吃饭、上下班、睡眠、锻炼、学习、大小便等等诸方面,均必须遵循和养成一定的规律性,以保证人体阴阳不受或少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一年之中又因阴阳的消长而有四季寒来暑往的变化,由春至夏,阳气渐生渐长,阴气渐收渐藏;由秋至冬

7、,阳气渐收渐藏,阴气渐生渐长。《灵枢·本神论》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所谓道,即顺应自然变化之道,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此外,人还应顺应一日之阴阳消长,安排作息来调节自身阴阳。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由此可见,《内经》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对养生学的意

8、义重大,尤其对当今崇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顺乎自然而养生、延年的养生理念具有启迪性。2调和饮食五味养生观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生命全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