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教案设计

《谈骨气》教案设计

ID:25267812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谈骨气》教案设计_第1页
《谈骨气》教案设计_第2页
《谈骨气》教案设计_第3页
《谈骨气》教案设计_第4页
《谈骨气》教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骨气》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骨气》教案设计!执教:钱梦龙教学目标:1.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根据和意义。2.在回忆议论文一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观点相反的材料的分析,培养思辨的兴趣和能力。3.积累一定的词语、句子。教学方法:采用导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先由学生自读、质疑,然后组织全班讨论,加深学生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断的理解。作业采用探究法,要求学生搜集、筛选有关资料,再就“中国人的骨气”问题发表议论。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导读法”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导”必须着眼于学生自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的培养。本文的教学拟从引入不同观点的文章入手,激发学生深入钻研课文的兴趣。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的前15分钟为学生自读,其余时间组织学生质疑、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探究性作业另外安排时间(结合作文课)进行。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引入与课文观点相反的文章;学生自读课文;正字音、释词义;讨论、把握本文的论点、论据。一、导入新课有人在网上发表文章,对吴晗的《谈骨气》提出不同的看法,不妨先来看看那篇文章说了些什么:近日查检以前的书时,不经意地翻到了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吴晗的《谈骨气》。……又读了一遍这篇文章,我没有再次

3、感受到什么“爱国主义”的豪情壮志,……吴老先生一开始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学生似的写道:“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请问:“难道那么多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吗!”答案不说也知道。为了支持论点,吴老先生搬出了那个“不食嗟来主食”的乞丐,宁死不屈的文天祥和横眉怒视国民党反动派的闻一多,我真为这三个不屈的灵魂感到不值。人家不屈,说明人家的人格高尚,凭什么拿人家高尚的精神往那些麻木的人,那些坐享其成的伪君子的脸上贴金?还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说吃饺子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有人信,可硬把“有骨气”当成所谓“传统”塞到本国本民族的腰包

4、里,稍明智一些的人都会嗤之以鼻的。这与中国封建统治者宣扬的“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妄自尊大有何区别呢?这位对《谈骨气》的批评究竟有没有道理?老师没有“标准答案”。现在请同学们暂时把这些批评的意见放在心里,慢些下结论,先按常规读懂、读好课文,然后再对两篇文章的是非做出自己的判断。相信这个问题会引起同学们思考的兴趣的。二.提示自读要求1.通读课文两遍。第一遍默读,要求圈出生字、新词,查字(词)典读准字音,了解词义;按自然段次序标明序号。第二遍朗读,要求读得比较流利,有一定的感情。2.按“什么

5、?”(提出了什么观点?)“怎样?”(怎样证明他的观点?)“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进行论证?)三个问题的顺序大体梳理课文内容。(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三.检查自读1.了解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略)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提示:这篇文章是议论文,主要是讲道理的,但写得很有感情,有些句子读起来很有劲。读的时候尽可能把文章的感情表达出来,并把那些你认为读起来特别带劲的句子找出来,体味体味。学生朗读课文后,找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

6、青”“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剧臣’等句子。然后结合给“宁(níng)音,要求学生用“宁”字组成表现骨气的成语,学生说出了“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成语。四、梳理文章内容1.揣摩思路。教师提示:为了梳理和讨论的方便,我们先来揣摩一下的思路,并根据思路把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按“什么”怎样”为什么”的顺序进行讨论,力求完整、准确地把握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学生在讨论思路时,意见有分歧,绝大多数学

7、生认为1—4段为第一部分,主要提出论点并说明骨气的含义以及今天我们对待骨气的原则。5—-9段为第二部分,分别用文天祥、饿人、闻—多三个事例论证“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第10段为第四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无产阶级应该有怎样的骨气。个别同学则认为第1段应为文章的第—部分,独句成段,揭示中心沦点,显得肯定而有力。2-9段为第二部分,先用孟子的话阐明什么是骨气,然后用文天祥等三个具体的事例分别印证孟子三句话,这样划分才能显出第二部分思路严密、结构紧凑的特点。对第三部分没有意见分歧。教师指出:文章怎样分

8、段,本来没有绝对的标准。—般教学参考书上都采用第一种分法,但第二种分法确实也言之成理,反映了同学们对思路的正确把握。老师欣赏这种独立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