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

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

ID:25293150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_第1页
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_第2页
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_第3页
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_第4页
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1995年第1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刊登了陈军老师的一封信,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的讨论,这场讨论虽然已告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远的。陈军老师在信中说:“文章是什么?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写文章?学会写什么样的文章?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我们究竟弄清了多少,还很难说。”事实也正是如此。陈军老师的这封信,以及这场讨论所反映出的由于我国目前写作教学的贫困而给我们带来的对这些根本问题的怀疑和困惑,则是一个严峻而不可否认的事实。面对写作教学中的怀疑和困惑,我们恐怕不仅仅要讨

2、论“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更要进行一场如何走出这个困境的讨论。于是写作教学的出路问题成了我们不可回避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世纪性思考。一、写作教学现状贫困原因分析写作教学改革的呼声是很高的,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为什么十几年来我们竟没有走出这个贫困的现状?我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对于写作思维特性的研究还很不够,更没有拿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来。具体表现在:1.忽视了写作对象复杂性的研究写作思维的对象是人以及那些直接与人发生着关系的现象和事物。在社会与自然构成的这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庞大的网络中,把一个人作为思维对象简直可以说是一

3、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思维主体无论如何不能够让思维对象的多维性与多变性尽符合于他的研究与探讨。认识和揭示这样复杂的对象对于成熟的完善的思维机能来说尚且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对于不成熟或刚刚成熟的思维机能来说,其艰难程度就更大了。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现象和事物,虽然熟悉,却难以洞悉其本质特点,更不知如何将复杂的对象条理化,因而总是令人遗憾地舍弃那些有价值的材料,而经验性地胡编乱造,甚至用一些旧的套路去写一些写烂了的老题材。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表象,而没有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实质,总是错误地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纳为学

4、生缺乏生活的体验,于是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这种提法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不少教师在文章中也渗透了这种观点,可是实际效果如何呢?我们并没有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相反地,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我们却疑惑起来了,难道这种提法就不值得人怀疑吗?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总要接触一些人和事。有人作过统计:一个人如果将一天中的观感用文字表达出来,至少可写成一本书,而一个学期所规定的大作文也不过七八篇,材料照例应该说是绰绰有余了,而他们竟无材料可写,如何解释?恐怕是记忆的仓库未曾打开。关于这一点,刘国正先生有一番极中肯的话:“事实上,中学生,十二到十七八岁的孩子已经

5、阅历很多。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其中发生的许多事情,都会叩击他们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奋。他们有很强烈的求知欲和辨别是非的要求;他们有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追求和理想;他们有一个时而变幻色彩、时而涌起波澜的天真烂漫的生活领域,其中有很多可以取作素材。宝库就在身边,他们却视而不见,这是因为他们误以为面包和盐既然不是精金美玉,就不值得拾取和宝藏的缘故。”(见《课程·教材·教法》1992年第9期)无疑,这段话是极有说服力的。有位教师带领学生游览了长城,回校后老师出了《长城观感》的作文题让学生写作,当场不少学生左右为难。有个学生只写了“万里长城长也长”这句话后就搁下笔来了,不

6、知如何接下去。经老师启发,他又提笔写了第二句“万里长城长又长”,又抬头看屋顶了,老师看到他这样为难,再从旁提示,于是这位学生硬着头皮写第三句“万里长城他妈的长”,就低头伏在作文本上了。这事也许有点儿夸张,但反映观察之后仍然写不出作文的现象却是真实可信的。对于这些为数不少的同学,让他们作更多的观察,恐怕也是无济于事的。2.忽视了思维过程的抽象性的研究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别的领域中的思维往往可以接触具体可见的事物或实验程序直观地显示、补充、修正和完善思维的整个过程,比如数学的运算可以借助计算机或别的仪器来完成,物理化学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课帮助解决,惟独作文,它既无直观教具,又无公式原理

7、,无论是形象的观照描绘,还是情绪的体验和抒发,或者是思维的酝酿阐述,结论的形式表达,都不能够及时地得到直观的印证,整个思维过程完全是在抽象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个特点大大增加了写作的难度。写作思维过程的抽象性,恐怕是形成学生作文难的最大的拦路虎了,然而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却显得无能为力。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是非常相信写作技法的。作文指导课上大谈写作技法:如何选材,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等等,归类分析,很是细腻。他们把这种技法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是解决写作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