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

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

ID:25326438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 _第1页
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 _第2页
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 _第3页
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 _第4页
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 _第5页
资源描述:

《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2000年8月的一天,被告人边某伙同路甲,路乙,李某谎称王某在工程承包中得罪了宋某,宋某要找人对其报复,并称对方需要8000元钱,他们可以出面“摆平”此事,王某在感到害怕的情况下,将8000元钱交给路甲,边某等四人将钱瓜分,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对于本案,有两种处理意见。一种认为就对被告人边某以敲诈勒索罪论处。一种认为应对被告人边某以诈骗罪论处。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在犯罪构成特征方面有相同之处,二罪的犯罪主体都是一般主体,犯罪主观

2、方面都是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二罪根本区别在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客观方面的不同,在犯罪客观方面,敲诈勒索罪表现为以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向公私财物的所有人或持在人强索财物的行为,而诈骗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钱财的行为。在犯罪客体上,敲诈勒索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人身权利;诈骗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以上述区别为基础,可对本案作如下分析:在客观方面,被告人边某及其同伙为达到其非法占有王某财物的目的,虚构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宋某要对其报复的事实,使王某陷入错误的认识,

3、从而交付钱财,法学论文《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这种客观方面的表现完全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固然,如主张敲诈勒索罪的观点所认为的,被害人王某心里确实感到受到了强制,在这种情况下,才决定交钱化“灾”,但是,王某对宋某的报复感到恐惧,心理受到强制以致为摆平“矛盾”而交付钱财,是以王某的错误认识为前提的。被告人设置骗局的直接目的正是要使受骗者陷入错误认识。统观被告边某及其同伙的行为,都是以骗作为前提,作为主要手段,骗的特征贯穿行为始终并统领全部行为。一般典型的敲诈勒索罪,是行为人自己对受害人将来或当场实施

4、威胁或要挟,而本案是被告人及其同伙假借“他人”对受害人实施报复为名对被害人实施威胁,这种威胁离不开其所设的骗局,离不开被害人的主观错误认识。此种情形与在社会上制造、散布迷信谣言,引起他人恐惧,乘机以帮助驱鬼消灾为名骗取群众财物的行为相类似,在司法实践中,是不能认定为敲诈勒索罪的。从犯罪的客体来看,被告人边某的虚假言论行为只侵犯了单一客体即王某的财产所有权,并没有侵犯其人身权利。因为虚假言论本身并不会在客观上对王某人身权益形成威胁。本案中,让王某感到受到威胁的是虚构中我宋某的报复行为,被告人边某没有宋某的授意,自己也没有表示如

5、王某不交出钱财则代宋某实施对王某的报复行为,所以,被告人边某没有也不会侵犯王某的人身权益。综上,本案被告人边某的行为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特征,应以诈骗罪论处。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2  第2篇WTO与企业财务管理  〖预览〗一、入世后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任何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都是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展开的,人世后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迁必定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加入WTO之后,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基本要求及与有关WTO成员

6、国达成的双边协议,我国将逐步放松外资金融机构准人的范围和区域限制。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必将使我国金融市场发生全面而深远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从而对企业筹资投资产生极大的影响。第一,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资金供给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为我国企业筹资、投资和规避风险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组合方式。第二,金融创新丰富了金融工具品种,拓展了金融服务范围,但同时也派生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表外风险等新的风险,使金融风险进一步加大,规避风险将成为人世后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第三,国内外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

7、促使我国金融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金融机构自律性管理将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将进一步规范,必将便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得以更加有效地发挥。这样,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在金融市场都将处于公平竞争的地位,只能凭借其良好的经济效益、看好的市场前景与持续高速的增长而获得资金,况且企业筹资有时还要……案例探讨: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论文3  第3篇浅谈利润管理的合理性  〖预览〗由于现实不成熟的社会经济环境及人们对假账的深恶痛绝,“利润管理”被习惯上理解为非善意的利润操纵。的确在现阶段“利润管理成为一个很消极

8、的词汇,但是凡事都有它的另一面,利润管理也有它的合理性,就象纳税筹划与偷税一样,虽然其目的都是为了节约税费支出,但其实现目的的手段截然不同:前者合法合理,是一种较高水平的理财行为;而后者是以违法和不合理的手段来实现的,承担着较大的法律风险,是一种愚昧的理财行为。  一、利润管理“度”的把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