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清代的渔盐

略论清代的渔盐

ID:25330162

大小:80.0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1-19

略论清代的渔盐_第1页
略论清代的渔盐_第2页
略论清代的渔盐_第3页
略论清代的渔盐_第4页
略论清代的渔盐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清代的渔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论清代的渔盐[内容摘要]有清一代的渔盐①制度多所变化,不同的地域有所不同,有的因习惯相沿已久乃变为成法。如广东沿海有干标、帮饷制度,两淮江浙地区实行渔盐配制度。渔户要给官方或地方交纳渔盐税,名目不一。渔汛期渔盐用量相当巨大,而渔获量却非定数,因此往往不可避免地造成渔盐走私。一些地方官认为,因沿海地区特定的地域和产业关系,相沿已久的地方制度自有其合理性,部分渔盐进入走私渠道情有可原。根据估算,清代道光年间每年所需渔盐约为五十六万二千五百吨。[关键词]渔汛;醃切;渔盐;干标关于明清时期的食盐专卖制度,有关专家学者已经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而对于历史时期水产盐藏加工所必须的渔业用盐却很少论及

2、,仅个别学者的研究论文涉及相关主题。就笔者管见所及,有刘淼先生论及宁波府的鱼税票盐及各类船只行盐斤数情况②。此外,日本学者佐伯富在论述私盐类别时提到,本为提供给渔汛专用的渔盐中有一部分可能透漏给盐枭而进入私盐行销渠道③。但迄今为止,未见有专文论述历史时期的渔业用盐情况及其相关事项者。事实上,笔者在研究明清时期的渔业时注意到渔业用盐量相当巨大,占食盐生产总量的比例十分可观。本文即拟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鱼虾贝类等水产除少量以渔民自食及以时鲜或冰鲜形式进行交易外,绝大部分渔获物都是以加工产品的形式进入市场。而水产传统加工方式主要采用盐藏,也就是用盐防腐,即文献中所称“醃切”者。明代渔业醃切所

3、需用盐属于票盐范围,鱼税纳银多少根据渔船大小而定,而行销盐斤多少及票盐引额则根据鱼税多少而随之变化,如浙江宁波府就有此类鱼税票盐共计6000张。④根据计算,大约每鱼税银1两配销渔汛票盐2500斤,每盐300斤折合一大票。有清一代关于渔汛醃切用盐的制度多所变化,不同的地域也有所不同,有的因习惯相沿已久乃变为成法。渔户要给官方或地方交纳渔盐税,名目不一。渔汛期渔盐用量相当巨大,而渔获量却非定数,因此,往往不可避免地造成渔盐走私。现分述如下。一广东沿海的干标、帮饷制度广东沿海一带居民多以渔盐为生,渔船“每出海捕鱼,俱于盐埠领票,名曰干标”⑤,又名坐标,等出海回来以后再向埠商交纳银两,即所谓“

4、回水纳银,有一年一上者,有一水一上者,名曰帮饷”⑥。在“各墟、场、镇、市设立馆舍,凡遇挑卖盐鱼、盐菜等物,勒令纳税”,名为行标⑦。后广东总督鄂弥达上疏,言东莞、新会等十三埠之坐标、行标“苦累贫民”,奏请“将坐标、帮饷严行禁革,令各商带罪办课,并晓谕沿海渔户,照部定价值减去一厘五毫,务买食盐应用”⑧。雍正十一年,户部题准其奏,并“勒石永禁。”⑨但行之不久,呼声又起,言前之坐标、帮饷制度“相习巳久,皆出情愿”⑩,“在渔人,醃鱼一船,费盐十倍,帮饷不过一二;在盐埠,只发虛票,得收实饷。是两得其利,彼此相安”⑾。而自从严行禁革坐标、帮饷成法以后,盐埠欲“避干票之名”,“按船计数,实发盐斤”。这

5、样一来,虽然能多销引盐,但对于渔户来说“则增饷数倍”。故世宗上谕内阁云:“嗟此渔民,冲风冒险,觅微利以活身家,朝廷不忍收课,盐埠独得帮饷亦已足矣。今又数倍取盈,何所恃而为此耶。”⑿并下谕旨告诫道:“为督抚者,此等处当细心体查,务得其平,使民生乐业。”⒀关于这一事情的前后经过,相关文献有简明扼要的记载,现引述于下:粤东“沿海之州县,渔船出海捕鱼,悉买私盐腌浸。经盐臣题明,增立渔引。令渔户买用官盐,埠商给标,便于查验。乃渔户贪图贱买私盐,以致官盐壅积、缺饷无完。渔户不领官盐,情愿每船一只帮贴埠商饷银三钱五分。及总督管理盐政,历经严禁,饬令渔户赴埠减价买盐。欲使官引多销,则正饷不致拖欠。无如

6、私盐价贱,渔户以帮饷甚轻,若买官盐,价须加倍,故仍有赴埠领标者,发给干标作为已买官盐之符券。”⒁渔户应纳帮饷每一艘船仅需0.35两,再加上购买私盐所需费用,仍远低于购买官盐所需值,故强迫渔民购买官盐的做法就很难真正实现。据以上引文可知,事实上当时人对这一问题就已有明确的认识。我们还能从相关文献中看到利用场、埠盐价相差悬殊的具体数据对这一问题所做的更详细的分析。《论渔户私盐状》一文详细申述了这一相沿已久的制度的合理性,言其不可轻易更改。现分析如下:“盖沿海地方既已私盐充斥,而各邑部定原价又属过昂”,比如香山县境内的三处场灶,盐价“每斤不过二厘。而在埠每斤八厘,已浮三倍”,其它各县的官盐价

7、比香山县更高,“于是民间利于食私”,每有私盐入乡,不但销售,反而为他们袒护包庇。生活在城市当中的居民还稍稍知道畏惧法律,而在那些穷乡下里地方,则已“非文示鞭笞所能易俗”的了。况且本来就已严格按照惯例按户摊派官盐,埠商的课饷又还能从何而来呢?于是创设这种干标印票通融售卖,“或按额实买,盐价两清;或标领十分,盐仅一二;又或但售空标以作护身,先纳票钱,后清标价。商家赖之,不无所补”。这样既可以省免巡逻哨丁的工费,又不会出现告讼纷纭的现象。盐商赖此输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