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如何撰写科研论文

[工作总结]如何撰写科研论文

ID:25360335

大小:57.6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上传者:U-25932
[工作总结]如何撰写科研论文_第1页
[工作总结]如何撰写科研论文_第2页
[工作总结]如何撰写科研论文_第3页
[工作总结]如何撰写科研论文_第4页
[工作总结]如何撰写科研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如何撰写科研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撰写一篇论文就是把我们的想法藉由文字的表达而传递给读者。以营销观点来看, 这论文就如同产品,它的卖点在于论文中欲传达的知识,而在产品卖出前,我们应以如何让产品卖点在形成后有其独特性且为人接受为重要思考,所以论文的内容必须丰富、论点必须扎实、写法必须简单。撰写一篇论文大略应包含下列内容:     1.题目    2.摘要      3.导论      4.回顾      5.主体      6.理论分析      7.实验      8.讨论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附录 图表 关键词 作者 上述第一部份到第十一部份为论文的主体架构,而图表、关键词与作者则是一些必须注意的细节,针对以上各个部分,我们分述如下: 一、题目: 一篇论文的题目旨在告诉读者这篇论文在谈论些什么事,并间或为其主要研究成果提出暗示,因此题目就是你论文的招牌。好的招牌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最起码会让读者有兴趣来阅读你的论文,所以题目的订定非常重要,即使有好的内容而没有好的题目,也会使得整篇论文的价值大打折扣。而题目的订定必须贴切、兼具新鲜感和创意且能切实反映论文内容,题目长短及字词精准度的掌握,要有减一字则太少,多一字则太多的拿捏,要使读者在看到题目时,就能深受吸引并对内容有所期待。切忌题目太长,因为这会大大的减低了你论文的吸引力。因此订定一个好的题目便是吸引读者来阅读这篇文章的第一步。 二、摘要: 摘要等于是整篇论文的缩影,读者可能是阅读完摘要才知道这篇论文适不适合他,因此摘要的撰写必须提纲契领,内容必须清楚而且不能太过冗长。读者在读完摘要之后若能对于整篇论文有一个清晰概括的轮廓,此摘要便是一段成功的摘要。 三、导论: 有人说读一篇论文只要读完摘要、导论与结论就可以清楚知道这篇论文在做什么,因为这三个部分负有清楚建构整篇论文脉络,且对文章的前因后果作有条理交代的责任。顾名思义,导论就是要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核心,所以导论的内容必须说明做这篇论文的动机,同时点出所要探讨的问题为何,以及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这个部分可以提到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何?甚至这些相关研究的优缺点为何?还有我们的研究成果与他们的研究成果差别在哪里?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方法比他们的方法好在那里?切记一篇论文只有一个问题,也就是一篇论文只解决一个问题,一篇论文绝对不能同时出现两个或更多的问题。四、回顾: 这个部分最主要就是回顾一些相关的研究方法,同时提出比较对象。在导论中我们已提到关于相同问题的相关研究有哪些,在这一节我们则可以将别人的方法作简短的介绍,让读者有更多的了解,以便稍后与我们的方法做比较。这个部分我们不需要把别人的内容整个移植,只要撷取重点特别介绍即可。例如:我们可以将算法重写,或者可直接以例子来说明别人的方法,通常以例子来说明别人的方法比较容易让读者了解。 五、主体: 主体的部分就是将自己所提出的方法呈现出来,是整篇论文的核心。在这个部分大多是只提出一个方法,切忌提出好几个互相厮杀的方法。例如提完方法一又提出一个比方法一更好的方法二,之后又提出比方法二更好的方法三…,最后才提出最好的方法五,如此一来造成文章太过冗长,二来呈现出方法一到方法四毫无存在理由的矛盾,而因其所占篇幅,致使读者在看完一大半文章才找到整篇文章真正的重点,无异是另一文章重点未能适得其所的遗憾;除非,所提出的各种方法皆有其存在的条件,比如:在条件一的情形下可能方法一比较好,方法二则在条件二成立之下有较好的效率…,当条件五成立时方法五会有较好的效率等等,在这种不是某个方法绝对比某个方法好的情形下,才适合在一篇论文里同时提出一个以上的方法。 而这些在各种情形下都有其存在理由的方法,虽也可用许多篇论文把它们分别消化掉,而不一定得在一篇论文内把它们完全提出,但得注意的是,如此化整为零的作法,虽然在论文数量上增加了,然而每一篇论文的质可能只变成原来的五分之一,其价值也相对降低了,就投稿策略而言,实非上策。因此,如果想投到等级高的期刊杂志,最好还是一次把它们提出 来,让整篇论文的质增加,如此一来便有机会让等级较高的期刊杂志接受。 六、理论分析: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节,可以说是整篇论文的梁柱,就好像盖房子一样,梁柱越坚固房子就越稳固。论文内容的正确性、适当性与可行性完全看这一节的表现。在前面一节我们对所提出的方法侃侃而谈,这一节我们就必须以理论来分析方法的正确性、适当性与可行性。 我们必须利用相关的理论来做分析比较,除了以理论基础来证明我们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正确性、适当性与可行性外,我们还可以藉此与其它的方法做比较,同时证明我们的方法优于其它方法,例如:我们可以以相同的理论帮别人的方法推导出一些效能的计算方式,然后再加以做比较,或者也可以直接由复杂度分析来做比较。 七、实验: 在这一节,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实验数据来证明前一章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优越性,也可在理论分析不够强而有力的情形下,佐以实验数据来加以证明。然而实验数据必须客观,如果能多与一些有名的实验数据比较则效果更好,而且实验数据不能太少,否则便失去其客观性。事实上,实验数据对一些研究数学的人而言并不是非常客观的,因为我们通常只能做几个例子的实验数据,然后再由这些数据来做比较与推论。对于一个方法而言,数理证明可以强而有力地说服读者这个方法对于每一个情况都成立,相形之下实验数据跟数学证明显然弱了许多一、论文的准备与构思在撰写科技论文之前,必须要思考和了解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要阐述哪些观点和论据?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共同署名的作者是谁?有兴趣的读者是谁?要投稿到哪一份期刊?拟投稿的期刊有哪些文体方面的具体要求?凡事预则立,有针对性地准备,不仅有助于节省稿件撰写和修改的时间,同时也会增加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科技论文的作者必须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有:你为何要开始?你做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这4个问题在论文中有固定的格式来阐述和回答,即论文的imrd结构:引言(introduction)、材料与方法(materialsandmethods)、结果(results)和讨论和结论(discussionandconclusion);再加上题名(titl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words)、致谢(acknowledgements)和参考文献(references),就构成了一篇完整的论文.在着手撰写论文,需要准备的工作有:(1)仔细考虑所阐述结论的可靠程度,并将其与已有的认识相比较.如有可能,最好与本领域有经验的科研人员进行讨论(如通过参加专业会议等形式),认真听取他们对自己计划报道内容的评价以及对相关论据和推理的质疑,然后再决定是否确要准备发表论文.(2)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在结果(或数据)整理与分析中应认真、仔细地思考将要采用哪些插图和表格(图表的选择和设计应遵循必要、清楚的原则).如果在图表的制作与分析中发现数据(论据)有欠缺,就要决定是否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或观察,是否需要修改(甚至放弃)原来的设想或结论.(3)检索并查阅参考文献.对参考文献的选择与标引在论文的撰写中最容易被轻视,同时也是出现问题最多的环节.有相当多作者的引证行为也有明显的失妥之处,具体表现为故意(或非故意)回避引用重要参考文献、自引过多(只侧重引用作者本人早期的工作)、随意转引(从他人论文中间接地引用文献)等,并因此在学术界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因此,在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或数据)的同时,一定要充分重视检索并查阅重要的相关文献,要避免无意或有意的剽窃行为(即引述他人思想、数据或论述而不注明出处). 为方便文献的查阅和引用,建议作者在日常的文献阅读时养成随时采集重要文献书目详细信息的习惯;对于极重要的参考文献,应复制保留,以备将来不时之需.为方便论文撰写和修改中对参考文献的增删,建议在定稿之前对参考文献的标引一律采用“著者-出版年体系”,定稿后再视拟投稿期刊的需要决定是否将其改为“顺序编码体系”.(4)组织论文.查阅一下拟投稿期刊习惯采用的论文结构,并结合已掌握的资料草拟一份简要的写作提纲.不要轻易抛弃拟投稿期刊所惯用的论文结构,当然,如果该结构确实不适合自己材料的组织,可适当改变.如前所述,绝大多数原创性论文都具有imrd的基本构架,其中各部分的内容简述如下:i----引言:介绍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阐述研究目的;m----材料与方法:描述如何做(研究或实验的材料与方法),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已经公开报道过,引用相关的文献即可;r----结果:叙述研究或实验的发现(结果),可采取文字与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表达结果,以帮助读者的理解;如果有机会,可在部门的讨论会或与小同行的非正式研讨中提出并讨论新得到的结果,以决定是否需要在论文撰写前再做更多的工作;d----讨论和结论:分析结果的意义,包括对结果的解释和推断、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已有文献中正反两面的证据如何等,最后作结论.结论是否单独列为一节可视拟投稿期刊的习惯和要求,如果论文的篇幅较长,所阐述的结论较多,结论可单列节.在努力对论文进行了撰写和反复修改后,再把修改后的打印稿分别送交给参与研究与写作的合作者、本领域中赞同该研究工作且又能提出建议的同行评阅,并请他们多提批评性意见.然后再结合这些反馈意见反复检查和修改原稿,直至满意为止.如果是给英文期刊投稿,投稿前最好请英语母语的同行或合作者做最后的阅审,这对于提高论文的表达质量、增加稿件的录用机会是非常有帮助的.二、选择拟投稿期刊由于期刊日益专业化,并且期刊有可能根据实际需要变更其刊载的论文范围,因此作者必须要十分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力求所选择期刊的出版内容与稿件的主题确实密切相关.如果稿件投向了不合适的期刊,则有可能出现下列3种情况.(1)稿件被简单地退回,理由是稿件的内容“不适合本刊”.这种判断通常是经过编辑初审或同行评议得出的,并且有可能经历数周或数月的时间,这无疑会耽搁稿件的发表时间.(2)尽管期刊所刊载的论文范围涉及稿件的主题,但由于编辑和审稿人对作者研究领域的了解比较模糊,从而有可能导致稿件受到较差或不公正的同行评议.相反, 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与稿件主题密切相关的期刊,该稿件可能会被接受,并且作者也不会被自己并不同意的修改意见所烦扰.(3)即便稿件被接收和发表,作者的喜悦心情不久也会被失望所代替,因为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埋没在一份同行们很少问津的期刊中,从而达不到与同行交流的目的.选择拟投稿期刊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主要有:(1)稿件的主题是否适合于期刊所规定的范围?为确认哪些期刊能够发表自己的论文,作者首先应根据自己的阅历进行初步判断,必要时可征询一下小同行的意见;其次,要认真阅读准备投稿期刊的“作者须知”或“征稿简则”,尤其要注意其中有关刊载论文范围的说明;此外,还应仔细研读最近几期拟投稿期刊的目录和相关论文,以确认其是否与自己稿件的内容相适应.由于不同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存在很大差异,因此,选择拟投稿的期刊时应注意避免过于看重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有时尽管某期刊的影响因子很高,作者所投稿件的内容也十分优秀,但因为期刊与稿件的主题不适合,从而使得稿件难以得到录用和发表.(2)期刊的读者群和显示度如何?作者欲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小同行进行最有效地交流,使论文达到“目标”读者,就需要考虑将论文发表在最合适的期刊中.最简单的途径是将论文投寄作者本人经常阅读和引用的期刊,因为这些期刊通常也可能最适合发表作者本人的论文.读者能否较容易地获取这份期刊?简单而有效的判断方法是检索一下期刊的网上信息是否丰富(例如:期刊的网络版内容是否及时更新、可否免费让读者阅读全文等)、期刊是否被主要检索系统(或作者本人经常使用的检索系统)收录,等等.在其他条件近似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将稿件投向显示度相对较高的期刊.(3)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如何?作者可根据自己的科学交流经历来判断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如:作者本人所在研究领域的重要论文有哪些是在该期刊上发表的?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如何?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越高,则表明期刊被读者阅读和使用的可能性越大.(4)期刊的编辑技术和印刷质量如何?稿件自被接受至发表的时滞在选择期刊时也需要适量地考虑.通常可通过查询最新出版的拟投稿期刊中论文的收稿日期(submitteddate)和接受日期(accepteddate)及期刊的出版日期来推算.如果论文的首发时间与同行存在竞争关系,就更需要认真考虑出版时滞问题.期刊中图件和照片的印刷质量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稿件中有精细的线条图或彩色图片时,就更需要考虑拟投稿的期刊能否保证其印刷质量.期刊是否收取版面费或彩版制作费?有些期刊甚至还需要作者支付一定的审稿费或抽印本制作费.如果想在征收出版费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且不想支付这些费用, 可以给编辑部发e-mail或写信询问能否减免.(5)期刊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来稿是否有可能区别对待?尽管期刊大都不承认在稿件录用时对某些作者群存在倾向性,但实际上某些国际性期刊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来稿的录用率存在数倍甚至数十倍的差别,尤其是少数欧、美期刊对于欠发达国家或非英语国家的来稿可能有一定程度低估的倾向性或歧视,对这些国家或地区来稿的录用率尤其偏低.因此,在不能确定拟投稿期刊在稿件录用中是否具倾向性时,最好查询并简略统计一下该期刊中论文作者的国家来源.如果该期刊在近一年来所发表的论文中基本没有非英语国家或中国作者的稿件,就最好不要尝试向该刊投稿.摘编自《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任胜利编著,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5次印刷)来源:http://www.sciencenet.cn/blog/rensl.htm三阅读“作者须知”几乎所有的期刊都有自己的作者须知或投稿指南(instructionstoauthors,notestocontributors),有些期刊每一期都会刊登简明的“作者须知”,有些则只登在每卷的第一期上.不同期刊作者须知的细节可能不尽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给读者提供准备稿件的指南,从而使得稿件更容易、快捷和正确地发表.作为对期刊投稿须知的一般性了解,作者可阅读一些具广泛代表性的投稿要求,例如,被生物医学类期刊广泛采用的“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http://www.icmje.org)的内容包括:投稿前应考虑的因素(重复发表问题、对病人权利和隐私的保护等);稿件的准备(基本的投稿要求、标题页、作者、摘要和关键词、引言、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表等);量和单位;缩写与符号;利益冲突;保密;同行评议;等等.即使拟投稿的期刊是作者经常阅读的,并且作者也熟知该期刊所包括的研究领域和论文类型,还是必须在投稿前阅读该期刊的“作者须知”.由于编辑方针和具体措施是不断地逐步形成的,因此必须查阅最新版本的作者须知.尽管有些期刊作者须知的某些部分可能过于详细,不能逐一细读,但还是应该浏览一遍.通过“作者须知”可以了解的信息主要有:(1)刊物的宗旨和范围;不同栏目论文的长度、主要章节的顺序安排,等.(2)投稿要求,如:是否必须在线投稿、采取何种体例格式(如:论文的结构要求、文献标注与引用方式等)、采用何种录排软件、图表如何准备和投寄,等;(3)如何履行同行评议?如果期刊采用的是双盲形式的同行评议,应如何避免在稿件中出现可识别作者身份的信息,等.(4)如果稿件中涉及对人或动物所作的实验,则需要清楚拟投稿期刊在伦理方面有哪些具体要求.有关人和其他动物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是一致的,但是不同国家对于某些细节方面的规定不尽相同,因此,尽管作者的实验可能与本国的习惯做法相符,但是如果把描述这些实验的文章投向具有不同规定的国家的期刊, 就有可能被拒绝.(5)采用国际计量单位制(si).对于某些特殊单位(如货币单位)或某些非si的单位(如英制单位),如果对某些读者有帮助,也可在圆括号里附注用相关单位所表示的数值.例如:since1999,the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sfc)hasbeenallocatingeachyear¥3million(about£220,000)tosupportscientificjournals.(6)其他.如:对于语言的要求(采用英国英语拼写还是美国英语拼写)、所推荐的词典或文体指南、有关缩写和术语方面的规定,等等.上述内容中大部分是作者在稿件准备和投寄时必须要了解的,否则的话,稿件有可能被简单地退回,理由是“不符合本刊的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