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中医辨治体会

感冒的中医辨治体会

ID:2540735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感冒的中医辨治体会_第1页
感冒的中医辨治体会_第2页
感冒的中医辨治体会_第3页
感冒的中医辨治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感冒的中医辨治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感冒的中医辨治体会感冒的中医辨治体会 临床辨治  感冒初期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恶寒,续则发热,咳嗽,咽痒或咽痛,头痛,身楚不适等。由于感邪有轻重,正气有强弱不同,四时六气有别,故症状有微甚之差,脉证舌证也有别异。  风寒型为恶寒重,发热轻,表实无汗,头胀痛.L.,肢节痠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风热型为身热较重,微恶风寒,汗出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边尖红,脉象浮数。  暑湿型为身热,微恶风,汗少

2、,肢体痠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多不饮,胸闷,泛恶,小便短赤,舌苔薄而腻,脉濡数。  气(阳)虚型为现有受寒史,突然起病,发热较轻,无汗或自汗,或表虚有汗,头身疼痛,喜热饮,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倦怠嗜卧,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舌质淡或紫暗,苔薄白,脉浮无力或沉弱。  阴虚型为阴虚之体,感受外邪,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干,痰稠难出,无汗或有汗不多,口渴心烦,舌赤脉数。  发病原理:感冒时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风邪为主因,风邪为六淫之首,但在不同季节,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如冬季多属风寒,

3、春季多属风热,夏季多夹暑湿,秋季多兼燥气,夏令暑湿之邪亦能杂感为病。  治疗原则:风寒型,辛温解表。风热型,辛凉解表。暑湿型,清暑祛湿解表。气虚型,温经解寒,益气解表。阴虚型,滋阴清热,发汗解表。  常用方剂:风寒型,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川芎茶调散、麻黄湯、桂枝麻黄各半汤、九味羌活汤、葛根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等。风热型可选用:银翘散、葱鼓桔梗汤加减、桑菊饮等。暑湿型可选用:新加香薷饮、三仁汤、藿香正气散等。气虚型可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参苏饮、麻黄人参芍药汤、桂枝汤加味、玉屏风散加味,再造散等。阴虚型可选用:加减威蕤汤等。  与外感风邪有关的疾病,治

4、则及方药:风寒头痛,疏散风寒,用川芎茶调散。风湿头痛,祛风胜湿湯,用羌活胜湿汤。风热头痛,疏风清热,用芎芷石膏汤加味。风寒袭肺咳嗽,疏散风寒,宣肺止咳,选用三拗汤、止嗽散加减等。风热犯肺咳嗽,疏风清热,肃肺化痰,用桑菊饮加减。风燥伤肺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用桑杏汤加减。  典型病例:患者,男,41岁。恶寒甚,头痛,四肢、周身酸痛,流清涕不止,喉痒,咳嗽,痰白,质稀薄,口不渴,欲近灶火。来诊时缩身拢体,耸肩缩脖,裹衣甚多,口中淅淅有声;舌苔薄白而润,脉浮。证属外感风寒,治以辛温解表,投予荆防败毒散化裁收效。方药:荆芥15g,防风15g,柴胡15g,前

5、胡15g,甘草10g,川芎10g.L.,茯苓30g,羌独活各15g,枳壳15g,桔梗15g,薄荷10g,麻黄8g,桂枝15g,生姜3片。  注:本例属风寒感冒挟湿,以防风,荆芥、生姜辛温散寒,川芎活血散风以治头痛;枳壳、桔梗、甘草、茯苓宣肺理气,化痰止咳;羌独活祛风寒兼除湿止痛;表寒重加麻黄,桂枝以助辛温散寒之力。    讨论  感外邪之体,因人制宜,涉及体质强弱,四时六气,延误治疗,辨证失误或药量不足等诸多因素,造成病情转归多样化,表解不彻,反生变证,病情加重。感冒虽为常见病、多发病,兼病种类繁多,辨证复杂,要抓主症。感冒可以预防,须加强体质锻炼,劳

6、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规律,饮食搭配多样化,有营养,量适中。  治疗方面切勿认为多发病,常见病而放松警惕,提倡适时治疗。在方剂的选择上灵活多样,但要认准病人的主症,结合与外感有关的其他疾病,掌握发病时间长短、用药史等选方用药。在辨证的过程中入纲辨证是关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