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反思与启示

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反思与启示

ID:25422253

大小:64.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0

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反思与启示 _第1页
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反思与启示 _第2页
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反思与启示 _第3页
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反思与启示 _第4页
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反思与启示 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反思与启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反思与启示[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反思与启示]胡扬洋按:本文删减版发表于《教育视界》2016年6月号,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反思与启示。该杂志社效率颇高,且录用地很痛快。唯独建议将字数删减一些。其实想来,本篇着实是自己颇有成就感的小文。干脆将完整版张贴如下,供大家品评。其实完整版的篇幅也不是很长。摘要:我国科学教育引入“科史哲”存在理念与现实中的困境,包括以模式替代思想、以公众替代学生、以反思替代实践。发展引入科史哲的自觉性应做到打通科学教学思想史的脉络、正

2、视学生自我发展的断裂性、给科学教学中的“讲故事”留出空间。一、我国科学教学引入“科史哲”的观念与现实(一)引入“科史哲”的概念梳理本世纪初以来,试图在我国科学教育中引入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教育思潮绵延至今。在概念意义上,HPS、科学元勘、科学论都在实际上指涉这一领域。现实中,这些议题都普遍为科学教育界、科学史界以及科学哲学界所共享。并且这样的共享也实然地促进了不同学术领域间理论或概念的无障碍借鉴。为深化我国科学教育对“HPS(HistroryandPhilosoyhyofScience)”相关

3、内涵的吸纳水平,概念上的梳理成为必须。事实上,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运用“科史哲”来指涉“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如果将“科史哲”作更广义的理解,则科学社会学也可被包摄其中。例如,北京地区“科史哲”研究生论坛迄今已举办5届,并且意在沟通科学史、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的学术力量。在更深层的意义上,“科史哲”意味着与传统意义上“文史哲”概念的对举,从而更能暗示一种如传统“文史哲”概念那样的“融合”形态。并且,使科史哲研究拥有宗教史、艺术史、文学史那样的“文明史”尺度,已然是当代一些科史哲研究者的研究纲领。[1]由

4、此,以“科史哲”统领科学教育中对“HPS”内涵引入的相关思潮,拥有更强的纲领性与包容性。以下均在这一话语下展开。(二)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困境当前,科史哲融入科学教育存在着不容否认的困境。在观念层面,“科史哲引入科学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引入科史哲的知识、方法还是别的?科史哲何以实现教育的功能?似这类基本问题都尚未得到明确的梳理。也如有学者指出:“正是理论上对HPS概念认识的不够清晰,基于对科学哲学的价值、方法论及与科学史的关系之缺乏深刻理解,表现为HPS与科学教学实践层面上更多将HPS理解为科

5、学史,对科学教学的应用代之以科学史的渗透或科学发现故事、科学家实验等作为科学教学情境之创设。”[2]事实上,教学实践层面的低效与理念层面的不清存在必然的关联。现实中,虽然“HPS教育”、“促进科学本质理解”等研究依然“繁荣”,然而很难说引入科史哲已成为一线科学教师备课与教学的常规意识。相反,“引入科史哲”仅停留于几类“教学模式”的偶尔套用而徘徊不进,遑论“立足于具体的学科内容、立足于学校木身文化、立足于师生个体的差异,在吸收、消化西方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做到木土化地拿来、理解与实践”[2]。应该说,在科学教

6、育中引入科史哲已成为我国(科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的典型案例,对其研究具有“解剖麻雀”式的研究意义。二、我国科学教学引入科史哲的风险现实中,我国科学教育引入科史哲存在以下风险,甚至有可能将我国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引向某种歧路,因此必须给以洞察。(一)以模式代替思想在我国,“教学模式”体现出了颇具本土特色的教育现实,即一种教育理念、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乃至一个教师、一个地区,都可能出现一个“教学模式”来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或“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教学反思《我国科学教学中引入“科史哲”的反思

7、与启示》(..)。然而“模式”的风险则是容易导致“一劳永逸”的错觉。而事实上,教育教学从来都一种“庖丁解牛”的机智行为,需要源源不断的思想注入。目前,科史哲引入科学教学的应用形式普遍都谈到了“马修斯的适度模式”以及“孟克和奥斯本的融合模式”[3],并大量出现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具体教学设计案例研究。然而需要警惕的是以此类模式的有效性贬斥其他引入“科史哲”方式的合理性。如果将历史与哲学视为一种整体的思想的话,那么“科史哲”正意味着一种文明之思、历史之思。事实上,科史哲的引入普遍致力于促进学生对

8、“科学本质”的理解,这自然是哲学的事业。然而须知,哲学最终要以哲学的方式来教,而非隐蔽的、无意识的给与。试问:是否我们连学生反思的空间也要侵占?被支配的“反思”是否还是反思?如是观之,“模式”不应是科史哲引入科学教育的终点。(二)以公众代替学生对于任何教育而言,“因材施教”应是最基本的准则。不消说,每个教师都需要时刻把握“学情”,这甚至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水准。然而在科史哲介入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则存在混淆或模糊“学情”的风险,直接表现为对“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