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知”儒学 考量文化——杜维明儒学思想评述论文

“体知”儒学 考量文化——杜维明儒学思想评述论文

ID:25434204

大小:6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0

“体知”儒学 考量文化——杜维明儒学思想评述论文_第1页
“体知”儒学 考量文化——杜维明儒学思想评述论文_第2页
“体知”儒学 考量文化——杜维明儒学思想评述论文_第3页
“体知”儒学 考量文化——杜维明儒学思想评述论文_第4页
“体知”儒学 考量文化——杜维明儒学思想评述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知”儒学 考量文化——杜维明儒学思想评述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知”儒学考量文化——杜维明儒学思想评述论文..毕业在第三代现代新儒家中,杜维明可算是一位领军人物。这不仅因为他对儒学有独到的解读,更重要的是他不是学究式的教授,而是一位公众型的知识分子。在解读儒学方面,他不同于大陆的研究范式,也摆脱了港台的思考模式。而是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依凭着自己良好的中学功夫和西学素养,以及怀着对现实的问题的关切而走进儒学..毕业,“体知”儒学的精神内涵,挖掘其潜在的“普世性”意义。儒学中的儒者,一般认为是“出于司徒之官”,其职责是辅佐周天子“明天道,正人伦”(《汉书·儒林传·序》

2、)。用今天的话来说,“明天道”属于形而上,“正人伦”属于形而下。而“学”的意义,《说文》释之为“觉也”,即觉悟的意思。因此就字面意思而言,儒学实际上就是要对“明天道,正人伦”有所觉悟。以此去诠释儒学,即可以说它首先不是一门今天意义上的学问体系(logy),而主要是一种实践认知方式。这样一来,杜维明先生在研究儒学过程中所创设的“体知”方式就很有意义,也很有特色。提出这一实践认知方式的意义在于,它突破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以来的西方哲学上的主客二分的“霸权”思维模式,另外也为人们走进儒学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径。如

3、其所说:“‘体知’,在这种语境里,可以规定为人心固有的感性觉情。正因为这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性觉情不把任何东西‘对象化’,它才能包容天地万物,让一切都在其关注之中而成为人心中无对的内容。”(胡治洪:《全球语境中的儒家论说》,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98页。下引用该书仅注明页码)儒学的思维模式不同于西方人思考问题的模式,宋代程颢曾讲:“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河南程氏外书》卷第十二)陆九渊也曾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年谱》,《象山全集》卷三十六)程颢的观点是研究

4、儒学需要“体贴”,陆九渊的观点则是,宇宙和心是同一的。宇宙是心的宇宙,心是宇宙的心。宇宙的心不同于一般认知的心,一般认知的心往往与宇宙相限隔,即把宇宙作为心的认知对象,反而二分了心和宇宙。如其所说:“宇宙不曾限隔人,人却自限隔宇宙。”依笔者理解,陆九渊所批评的就是类似于今天人们所说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由此可见,杜维明的“体知”倒是儒家一种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用此人们可以走进儒学。对于这一实践型的认识方式,杜维明作了很好的说明。与此相契,则是现代新儒家的“内在超越”,牟宗三先生对此多有论述,杜氏在这个问

5、题上乃是接着讲的。他说:“在本体论上,自我,我们原初的本性,为天所赋。因而,就其可涵润万物而言是神圣的。在这个意义上,自我既是内在的,又是超越的。它为我们所固有,同时它又属于天。”(第84页)在此,他继承了儒家的传统的思想“天命之谓性”,又摆脱西方思考问题的模式,凸显了中国文化的特征。所以,他不同意郝大维、安乐哲和冯耀明等人对“内在超越”的形式逻辑式的理解。因为那样不能理解中国文化的特质,只能曲解中国文化的价值。为了证明自己的立论,他也阐述了自己的本体论主张,这就是“存有的连续性”。他的这一思想也得到许多

6、学者的认可,如李明辉就以此来区别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第81页)。对于“存有的连续性”之说明,主要立足于“气”的理论,他对“气”是这样理解的:“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材料”,但它“既不是单一的精神,也不是单一的物质,而是兼有两者。它是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应当看成是游离于肉体的精神或是一种纯粹的物质。”(第58页)在这一点上,他不同于学界对“气”的一般理解。即一般多是从物质性方面理解之,而他则赋予了“气”存在的精神性内涵。当然,我们也能理解他的初衷,就是要用此说明世界的连续,说明形上和形下无断裂、主观和

7、客观无分离,说明“天命”和“性”的内在相通。他承认儒学的宗教性,并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现代诠释去说明这一点。实际上这一问题和上述的“内在超越”、“存有的连续性”紧密相联,即他承认超越者的存在,这个超越者就是“心”(“真我”)。他认为:“儒家宗教性是经由个人进行自我超越时具有的无限潜在和无穷的力量而展现出来的。”“可以把成为宗教的人的儒家取向界定为一种终极的自我转化,这种转化……是对超越者的一种诚敬的对话性回应。”(杜维明:《论儒学的宗教性——对〈中庸〉的现代诠释》,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页)杜氏

8、在超越的意义上理解宗教,并把儒家的宗教取向解释为“终极的自我转化”。他认为,“终极”指的是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转化”意味着尽管我们现在还不是我们之应是,但是我们经过修身能够达到人性的最高境界。要达到人性的最高境界,即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实现,其切入点是“深层和动态的主体性”,“深层和动态的主体性”的展开分为身、心、灵、神四个层次。身是主体性展开的出发点,杜氏为之赋予了重要意义。“我们的身体并不是单纯地为我们自己所拥有,而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