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论文

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论文

ID:25454576

大小:5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0

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论文_第1页
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论文_第2页
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论文_第3页
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论文_第4页
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不同条件下NK细胞在小鼠黑色素瘤内的浸润论文嵇晶晶,包颖兰,于常华,崔凤,吕慧芳,徐玉清【摘要】目的比较DC及IL2,IL15维持NK细胞体内活性的作用效果。方法DAPI标记的NK细胞输入负瘤小鼠体内,同时分别给予DC、IL2及IL15.freelIL15,rmIL4,rmGMCSF购自英国PeprotechEC公司;DynabeadsM450CD8购自美国DynalBiotech公司;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购自美国Sigma公司。1.2动物模型的建立C57BL/6小鼠,雄性,18~22g,

2、8~12周龄(购自哈医大二院动物实验中心)。培养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购自上海坤肯细胞库),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3NK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标记将C57BL/6小鼠处死,取出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裂解红细胞,洗涤后置于RPMI1640培养基中,加rhIL2至6000IU/ml,于37℃,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第3天加入Dynabeads于4℃共同作用20min,去除CD8+细胞2。加入新鲜RPMI1640培养基,隔日给rhIL2。第6、7天加入DAPI50mg/ml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h后收集贴壁细胞备用。1.4

3、DC的体外培养将C57BL/6小鼠处死,取四肢骨骨髓制成单细胞悬液,裂解红细胞,洗涤后置于RPMI1640培养基中,加入10ng/mlrmGMCSF,10ng/mlrmIL4,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隔天半量换液,培养6~8天收集细胞备用。1.5MTT法测NK细胞杀伤活性靶细胞为B16细胞。分四组:①NK细胞对照组;②NK+IL2(1000IU/ml)组;③NK+IL15(10μg/ml)组;④NK+DC组,NK与DC比分别为10∶1,1∶1,1∶10。效靶比5∶1,10∶1,20∶1,设立效应细胞对照孔(E),靶

4、细胞对照孔(T),反应孔(E+T),每组设三个复孔,测定的OD值取三孔均值,按以下公式计算:NK细胞杀伤活性(%)=(1―ODE+T-ODEODT)×100%1.6黑色素瘤皮下模型内NK表达的测定将5×106个DAPI标记的NK细胞通过鼠尾静脉注入负瘤小鼠体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IL2,IL15及DC,于6h,12h,24h将鼠处死,取瘤组织,做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部分经3%戊二醛固定电镜观察。1.7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t检验。2结果2.1NK细胞杀伤活性的比较效靶比为20∶1时实验组

5、NK细胞的杀伤活性均强于对照组。NK∶DC为1∶1时,杀伤活性较10∶1时有显著增强(P0.05),而再加大DC的剂量杀伤率未见增强。NK∶DC为1∶1时NK杀伤活性较IL2组及IL15组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NK细胞杀伤活性的比较2.2电镜观察结果镜下肿瘤细胞周围可见NK细胞和DC细胞,见图1。DC表面有较多树突状突起,胞质内有溶酶体颗粒,细胞器较少,胞核形状不规则。NK表面有少量指状突起,胞质较多,细胞核呈卵圆形,核内染色质丰富,异染色质多分布在边缘。肿瘤细胞体积较大,约30~40μ

6、m,细胞表面可见密集分布的微绒毛,胞质内有较多的线粒体。图1可见DC的伪足正伸入瘤细胞体内,DC突起与瘤细胞质膜融合。靶细胞线粒体肿胀,胞质中出现空泡变性,核染色质破碎,最终溶解坏死。荧光显微镜下,肿瘤组织内可见淡蓝色荧光的DAPI标记的NK细胞,见图2。2.3NK细胞在肿瘤组织内的浸润与时间的相关性,见图3。NK细胞在肿瘤组织内的浸润呈时间依赖性。图3NK细胞在肿瘤组织的浸润与时间的关系2.4NK细胞在肿瘤组织内的浸润与剂量的关系,见图4。图4NK细胞在肿瘤组织内的浸润呈剂量相关性3讨论NK细胞是大颗粒淋巴细胞,可与肿

7、瘤细胞直接接触,通过穿孔素依赖机制介导靶细胞溶解坏死。在实验中观察到NK细胞可浸润到肿瘤组织内。有研究发现在肺、肝等脏器的转移瘤中也可见NK聚集,且要多于正常组织。YangQin2在实验中发现NK细胞在肿瘤组织内的浸润受到肿瘤组织形态的影响,疏松的肿瘤组织更适合于NK细胞的浸润。NK细胞静脉注入5天后,观察到肺转移瘤有所缩小。腹腔内注射NK细胞及PEGIL2可观察到腹腔内转移瘤较前缩小,而肺转移瘤则无明显变化。看来,NK细胞主要依赖于相互接触来识别并消灭靶细胞。以往的研究认为,NK细胞的存活与活化需要依赖于细胞因子。

8、长期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上清中含有IL15,而未检测到IL2,故IL2可能仅参与外周血NK细胞的发育,而IL15极有可能是造血干细胞分化为NK细胞的天然调节因子4。那细胞因子的存在是NK细胞存活的必需条件么?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无外源性细胞因子时DC可促进NK杀伤活性,观察24小时内,诱导NK细胞转移到肿瘤组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