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儿童圣经故事的《路得记》——一个改写视阈下的叙事文体分析

作为儿童圣经故事的《路得记》——一个改写视阈下的叙事文体分析

ID:25499539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作为儿童圣经故事的《路得记》——一个改写视阈下的叙事文体分析_第1页
作为儿童圣经故事的《路得记》——一个改写视阈下的叙事文体分析_第2页
作为儿童圣经故事的《路得记》——一个改写视阈下的叙事文体分析_第3页
作为儿童圣经故事的《路得记》——一个改写视阈下的叙事文体分析_第4页
作为儿童圣经故事的《路得记》——一个改写视阈下的叙事文体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作为儿童圣经故事的《路得记》——一个改写视阈下的叙事文体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作为儿童圣经故事的《路得记》——一个改写视阈下的叙事文体分析摘 要:该论文采取文体学对比研究的途径,分析圣经《路得记》以及其作为儿童圣经故事的改写两文本之间的异同。本文探讨了文本母体与衍生文本是如何形成诗学上的差异,更关键的是,揭示它们在传教和释经的意识形态上达成一致。经过上述两种价值的操控后,改写者寻求关怀目的读者群期望与需要的综合途径,改写文学的魅力最终得以封存,原著得以延续生命。关键词:《路得记》改写,叙事文体学,圣经话语,基督教,单一主神教《路得记》的改写版本源自《圣经史话--讲给孩子听的故事》一书。本文在叙事文体学的框架下,全面地体察《路得记》及其改写之

2、间的得与失。按照勒菲弗尔的主张,对原作的改写无论是采用翻译、文学史、参考丛书、文集、批评或再版,改写者改变,操纵笔下的原作,某种程度上,使其迎合所处时代主流或者其中一股占优势的意识形态或诗学思潮(勒菲弗尔1992:8)。本文将细致地研究改写版《路得记》的变异特征,包括被扭曲的圣经话语和突显的意识形态意图,从而可预见到迎合儿童的口味,需要什么样的艺术和神学的共鸣与反响。与此同时,改写中的丢失也不容忽视。1.圣经《路得记》叙事上的文体分析《路》使用第三人称叙述者,这属于外部聚焦,维持隐含作者与角色之间的安全距离,同时方便在虚构现实中描述行动和事件。另外,因为隐含作者掌

3、握着文本世界所有的信息和知识,该聚焦结构是全知全能,文本聚焦因此趋向于客观,冷淡、不可一世以及更为可信。在人物塑造方面,人物形象的二元对立是圣经叙事的特色,福斯特的人物类型观很好地阐明这种结构对照: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前者是二维的,不复杂,在作品展开中变化不大;圆形人物则是性格复杂多变,会给读者带来惊喜(福斯特,2009)。路得出身异邦,丧夫,她与婆婆在糟糕的环境下相依为命。她请缨到陌生田地上捡拾余留的麦穗,解决温饱。这个举动显示了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女性的勇气。除了服从婆婆对婚姻的每个指示,她在晚上给波阿斯提亲时礼数周到、自爱自律。相反,拿俄米的儿媳俄珥巴被劝诫离开

4、了婆婆,是受责备的。话语表达的主要模式是对话。有两处直接引语属于文体变异,因为原本可以处理为间接引语。一处是她说,请你容我跟着收割的人,拾取打捆剩下的麦穗(路2:7);另一处为他对我说,你要紧随我的仆人拾取麦穗,直等他们收完了我的庄稼(路2:21)。直接引语能证实路得与波阿斯的说话内容,因为惟有得到波阿斯的允许和慷慨解囊,路得的请愿才能生效,一家才不会饿死。故事开头的社会风气、地理位置和时间顺序等无一例外都是轻描淡写。如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路1:1);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路1:6);于是她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路1

5、:7);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路1:19)。缺乏对细节的实质性的描写,读者充满困惑。近乎去前景化,过分不完全叙述的叙事构成了故事背景。德国文学评论家奥尔巴赫在其大作《模仿论》中试图探索圣经故事的文体特征。他主张圣经故事并不为取悦读者感官,而是通过指定经书的编纂和汇编,建立自身专横独断的现实和历史观。由此一来,圣经剥夺了叙事的精妙细节,人物或者语言的修饰润色,时间环境的说明以及背景知识的补充。他辩论道:圣经对真实的声称不仅仅要比荷马史诗更紧迫,而且是专横的;它排除了所有其他主张。经文中的世界不以标榜历史真实性为满它强调这是唯一真实的世界,必然服务独裁统治。其他场

6、景,议题和法令没有权利独立于它。圣经并非愉悦我们的口味,他们不奉承,讨好和迷惑我们他们力图奴役我们,假如我们拒绝被奴役,我们就是叛徒。(奥尔巴赫1974,14-15;作者自译)他论述道,驱动圣经文体的核心原因是圣经背后的教条和应允,即让异教徒改信基督教或者建立上帝教诲终极崇高性的野心。所以这些简洁、过于简单、美学性缺乏的故事要求读者做大量阐释。圣经叙事的绝对权威在于征服我们的生活,将其纳入圣经世界,并将我们的存在化作宇宙历史结构中的元素。但是我们的历史环境越来越远离经书,圣经话语的改编难免须通过解释性变形。2.改写的《路得记》,文体变异的各个方面与原作相比,改写过

7、的《路》突破了圣经话语的许多叙事规范。与其同时,各维度的文体变异使得再创作的文本完成小说化,也更具试验性。首先,儿童版《路》追求的是丰满化的历史现实,增添内容符合时代特征和原作精神。以往乏味的叙事被肉体化,展现了人物人性和弱点。引入现代叙事技巧,比如思想表达、感情流露以及人物形象化等,实现了小说艺术化,儿童读者因此更愿意和容易与故事产生共鸣,同时也能轻而易举地分别善恶。这种被润色的、动态的、图像化的儿童体裁打破了原有圣经叙事的特征:某些部分被突显,其余则显得晦涩,唐突、暗示着意想不到的背景性质的影响(奥尔巴赫,1974,23)。其次,使用第二人称,提供了隐含读者与

8、角色之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