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

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

ID:25590239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1

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_第1页
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_第2页
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_第3页
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_第4页
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黄家香栾顺莲徐宁单位:256600滨州市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黄家香:女,本科,护师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相关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8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186例PICC置管的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本组PICC置管患者共发生3例深静脉血栓,1例经处理后带管直至化疗结束,2例确诊后拔除导管。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特点

2、、PICC导管因素、药物因素、医护人员因素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因素相关。.jyqk,即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沿导管走向的血管处彩色血流变细、血流充盈缺损或不能探及血流信号,证实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2结果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规格4Fr)的肿瘤化疗患者,2例发生了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应用末端开口式PICC(规格5Fr)的肿瘤化疗患者,1例发生了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形成深静脉血栓后,立即给予溶栓、活血化瘀等处理。1例导管留置直至静脉化疗结束,2例拔除导管。3原因分析3.1患者自身因素3.1

3、.1基础疾病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增加,且深静脉血栓导致较高的并发症及死亡率[2]。谷秉红等[3]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9.22%。此3例患者均为恶性肿瘤患者。而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高,血小板计数增多,使血细胞粘附聚集。同时,肿瘤细胞分化产生促凝因子,肿瘤坏死组织释放凝血激酶等进入血循环,启动凝血机制而造成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3.1.2年龄姚洪芳等[4]对胃癌患者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几

4、率增加。而且,高龄还会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复发风险增高[5]。本组3例发生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位年龄60岁。可能是因为老年人的血液黏稠度增高,肿瘤组织裂解产物可导致血小板数量的增加,凝血因子随之增加,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促纤溶活性降低,抗纤溶活性上升,因此在同样的应激或内皮受损的情况下老年人更易形成血栓。另外,老年人机体老化,血管弹性差、血管硬化、脆性增加,红细胞老化、变形能力差、聚集性增强,也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因此,年龄越大,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越高。3.1.3生活方式尽管

5、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吸烟与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有明确的联系,但吸烟对血管的损伤是肯定的。部分患者平时即不喜欢饮水。肿瘤化疗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导致患者进食量减少,进水量过少,使血液黏稠度增高,加重血液瘀滞状态也是一个危险因素。3.1.4体力状态和活动度肿瘤化疗患者由于化疗药物的影响,容易出现骨髓抑制、食欲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这些均可导致患者体力状态欠佳,不愿下床活动,活动量减少,导致血液流动缓慢,诱发深静脉血栓。3.1.5PICC相关知识缺乏PICC置管后患者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正确活动置

6、管侧肢体,甚至由于知识缺乏导致PICC置管后紧张,担心穿刺点处渗血或导管滑出,主动限制置管侧肢体的活动。肿瘤化疗患者均须大量长时间输液,而长时间输液时置管侧肢体长期处于制动状态;夜间睡眠时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均可导致血流缓慢,血液瘀滞。血流变慢和涡流的最终效应是使血小板易于沉积于血管壁受损处,导致血小板活化,促进局部血凝物质浓度的增加,从而加速血栓形成。3.2PICC导管相关因素PICC是医用高等级硅胶管,与人体的组织相容性较好,但是PICC导管作为一种体内异物,无论聚氨酯、硅树脂材料的导管还是聚乙烯、聚氯乙烯材料的

7、导管,均容易引起炎性介质释放,导致静脉壁损伤,局部血液瘀滞,血流状态改变,诱发血栓形成。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3.2.1导管型号和规格与血管不匹配PICC导管的置入占据血管腔一定的空间,使得血管腔容积相对变小,血流量变小。如果导管相对于血管过于粗大,也会使血流量变小,血流速度变慢。缓慢的血流可活化凝血因子,延迟凝血因子的清除,使得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受损。同时,导管过于粗大,易与血管摩擦使血管内皮受损,易于形成机械性血栓。TimothyK等[6]对PICC相关血栓形成因素进行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直径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

8、系,5Fr以上的导管容易形成血栓。本组2例使用4Fr导管,1例使用5Fr导管。均为发生血栓的高危因素。3.2.2导管末端位置不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导管末端位置不在上腔静脉也是其危险因素。由于上腔静脉粗大,血流量丰富,药物很快稀释,导管末端留置于此不易发生血栓。如果导管末端位置异位,导管末端易随血液流动而漂流刺激血管内皮,导致血管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