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

ID:27815369

大小:5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_第1页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_第2页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_第3页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史阳湘[摘要]国外研究表明,初次PICC静脉血栓的发牛率为23.8%,多次PICC的发牛率为38.0%综述患者的血凝状态、导管的材质与大小、导管尖端位置、护士穿刺技术、导管维护质量是导致PICC并发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护理人员应掌握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预见性的评估并采取措施,加强对置管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有效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牛率。[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研究进展D0l: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5.28.

2、44作者单位:510010,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肿瘤科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被首次应用于临床静脉治疗,目前,PICC的使用仅次于紧急救护的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venouscatheter,CVC)?[1]O它的临床使用,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但是PICC也存在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⑵,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并发静脉血栓,

3、不仅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的牛命[3]。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3.4%[4],国外研究表明,初次PICC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3.8%,多次PICC的发牛率为38.0%[5]。现对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研究综述如下。1.7PICC相关性血栓的影响因素1.1??高凝状态、血流郁滞??肿瘤患者由于癌细胞的浸润,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了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6]。患者化疗后有恶心、呕吐、纳差、疲乏无力等反应,卧床休息时间增加,引起血液流动缓慢[7]。部份患者因为对新置入导管

4、的不适应,担心置入的导管移位、断裂,自主或不自主的减少插管侧肢体活动,导致血栓形成。1.2?血管内皮损伤??由于穿刺及送入置管鞘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致使血小板的聚集及粘附作用增强。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促使血小板、刈因子及X因子激活,从而启动凝血级联反应,最终导致血栓形成⑻。1.3??导管的材质与大小??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声明,?聚氯乙烯、聚乙烯材料导管比聚氨酯、硅树脂导管发生血栓的危险性高;硅胶类材料机械性损伤和感染率较聚氯乙烯低[9]。应用聚氯乙烯导管其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70%?,硅胶管

5、为20%[10]o一项冋顾性研究中发现,直径3Fr以下的PICC无静脉血形成,4Fr发生率为1%,5Fr为6.6%,6Fr为9.8%[11],直径4Fr与5Fr的PICC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不同[12]o1.4??导管尖端位置的重要性?Whitman[13]研究表明,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时血栓的发生率低[14]。提高体外测量PICC置入长度的准确性是PICC导管末端正确定位的前提。1.5医源性因素??反复穿刺宜诱发机体高凝状态而致血栓形成,因此,多次置管也是血栓形成的一个高风险因素[15]

6、。导管置入后,严密观察静脉血栓发生的前兆;不规范的封管操作也会导致血栓的发生。2.??PICC相关性血栓的诊断方法2.1??静脉血栓的症状??患者导管侧肢体发红、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和肢端麻木,手指活动受限;导管走行部位或者临近部位有压痛;部分患者血栓累及到无名静脉和颈静脉时,有颈部、颜面部水肿、疼痛。严重的患者,有不明因的呼吸困难或心动过速。输液时,输液速度减慢,导管冋抽不到血液。2.2??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查:血栓形成的早期,D・二聚体升高;顺行静脉造影是确诊的金标准,缺点是一种侵入操作,费

7、用高且易放射伤害。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安全、快捷、费用低等特点,是该疾病理想的诊断方法[16],准确性是静脉造影的90%。上肢静脉血栓主要诊断标准是:管腔不能被压瘪,管腔内实性冋声,管腔内血流信号充盈缺损,血流频谱失去期相性改变,乏氏反应消失或减弱,挤压远端肢体血流增强消失或减弱[17]o2.??PICC相关性血栓的预防?3.1??严格掌握PICC置管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置管前,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及个体差异选择器材,使用材质柔软、型号合适的导管,置管吋使导管的尖端到达血流丰富、粗大的上腔静脉[18]。

8、患者血小板>300109/L,?空腹血糖>5.9mmol/L时,?尽量避免行PICC?置管[19]。3.2??减少血栓形成的诱因??护士进行穿刺吋,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过硬的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血管;正确冲封管技术的运用;置管侧肢体注意保暖,嘱患者置管侧肢体适度活动,避免置管侧肢体做提重、过度外展、上举、旋转运动,避免导管随肢体运动增加对血管内壁的机械刺激[11],避免置管侧肢体过度体位;可使用加压弹力袜;对于高凝状态病人适当使用抗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