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

ID:2570915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2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_第1页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_第2页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_第3页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_第4页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中医典籍翻译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是世界医学中的一朵奇葩。中医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对中国医学发展影响深远,是中国医学中最宝贵、最光辉的遗产。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医学交流日益增多,中医越来越受到海外医学界人士重视,来我国学习中医药的留学生、进修生也不断增加。要向海外传播中医文化,真正做到中医药学全面对外交流,实现中医现代化和中医国际化,让中医药学早日走向世界,中医典籍翻译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中国历史上

2、有着长远的解释经典的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基于诠释学方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的,中医学术的发展史,也可以说就是对古典著作的诠释史。[1]而就翻译的性质而言,语言学和哲学早已达成共识:翻译即诠释。[2]从哲学诠释学角度研究中医典籍的翻译,探索如何有效、准确地将中医经典翻译成外文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诠释学  诠释学是关于理解、翻译和解释的学科.L.,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从古代诠释学发展到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及哈贝马斯和阿佩尔等为主要代表,以本体论为主要取向的哲学诠释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诠释学科奠定者伽达默尔在其著作《真理与

3、方法》中给诠释学定义为:研讨对文本的理解技术的古典学科就是诠释学。[2]理解的历史性、文本的开放性和未定视域与视域的融合是哲学诠释学三大重要概念。哲学诠释学认为翻译即解释,翻译必须基于理解,有理解就有解释,解释是翻译的普遍特征。哲学诠释学和翻译研究都是探寻意义转换问题,因此能够对翻译研究产生指引作用。  二、中医典籍的翻译  1.理解的历史性  理解的历史性是哲学诠释学中一个至为关键的概念。历史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人是历史的存在,有其无法摆脱的历史特殊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的理解必须始于筹划熟悉的东西,这种熟悉的东西就是前见。正是人的历史性

4、决定了人具有前见,任何理解都是带有前见的理解,只有合理的前见才能达到正确的理解和解释。伽达默尔认为谁试图去理解,谁就面临着那种并非由事物本身所产生的前意义的干扰。[3]任何理解都是在历史内进行的,任何作者和读者都以自己的一定生存方式处于历史中,阐释活动就是正确地评价和适应历史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阐释者不可避免地要把他自己的前见带进所要翻译的原文本之中,而不是用空白的头脑去被动地接受。译者的前见对原作所作的阐释实际上是创造性的表现,这为我们重新审视翻译中译者的地位及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评价依据,中医典籍翻译应该体现译者因

5、素。以李照国(以下简称李译)和吴氏父子(以下简称吴译)所翻的《黄帝内经》为例: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李译:QiboansesesalitywiththeartofprophecybasedontheinteractionofYinandYang.  在以上翻译中,道李译为theDao(thetesforcultivatinghealth);吴译为thewayofkeepingagoodhealthalwayskeptintheirbehaviorindailylifeinaccordancewiththen

6、ature。术数李译为Shushu(thewaystocultivatehealth);吴译为theartofprophecybasedontheinteractionofYinandYang。  李照国先学英文,后习医学,他翻译《黄帝内经》的原则就是译古如古,文不加饰。[4]李译中术语倾向异化,将相关翻译作为文内注解附于其后,以保持中医概念的原始内涵。篇章翻译较严格地遵守原文的结构形式和表达方式,需要增加的词语均置于中括号之中。李译本普遍被我国中医翻译界认为是汉语背景译者英译《黄帝内经》的代表,入选《大中华文库》。  吴连胜(1916-19

7、98),著名经济学家,1995年移居美国加洲。吴奇1988年起先后在美国教中医至今。为了增加目的语读者的接受度,吴氏父子翻译《黄帝内经》倾向于归化,获1996年第三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最高荣誉金奖。  2.文本的开放性和未定性  文本本身并没有意义,文本的意义是文本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只有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文本只是提供给读者一个图式化的框架,这个框架无论在哪一个方向和层次上都有许多空白,有各种未定点和无数个可以把握的确定点,这种意义结构的疏状形形态便造成文本的意义总是呈现出未定性和开放性。文本的这种未定性和开放性不断地唤起读者以各自

8、不同的方式赋予未定性确定的含义,从而更新原来的视域,使文本的意义永远处于向未来生成的无限可能性之中,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特定时代的译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